-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八)
明代史
(二)
余东亮 主编
目 录
江南治水 …………………………………………………… 1
明成祖远征漠北 …………………………………………… 4
乌斯藏入明 ………………………………………………… 7
封朝鲜国王 ………………………………………………… 9
征服安南 …………………………………………………… 11
郑和下“西洋” …………………………………………… 16
皇陵之变 …………………………………………………… 19
“仁宣之治”………………………………………………… 22
明英宗生母之疑案 ………………………………………… 34
王振专权与“土木堡之变” ……………………………… 40
明朝的边患 ………………………………………………… 46
于谦北京保卫战 …………………………………………… 50
云南之乱 …………………………………………………… 54
景帝登极 …………………………………………………… 59
夺门之变 …………………………………………………… 62
“南宫复辟”………………………………………………… 69
曹石之变 …………………………………………………… 75
黄河之患 …………………………………………………… 78
二十四衙门 ………………………………………………… 83
明代分布全国的特务机关 ………………………………… 87
刘瑾专权 …………………………………………………… 88
江彬钱守佞宠 ……………………………………………… 91
闽浙烽火:叶宗留、邓茂七起义 ………………………… 97
锦衣卫和东厂的罪恶活动………………………………… 102
西厂和内行厂……………………………………………… 108
汪直用事…………………………………………………… 110
白莲教起义………………………………………………… 115
瓦剌南侵…………………………………………………… 117
弘治中兴…………………………………………………… 119
寘鐇叛乱…………………………………………………… 122
朱宸濠之叛………………………………………………… 127
世宗崇道…………………………………………………… 132
大礼之争…………………………………………………… 140
明 代 史
MING DAI SHI
江南治水
在明代,天下之赋,半出于江南;而江南之田,以水田
为主。特别是苏州、松江、常熟、嘉兴和湖州等诸州府,更
是当时全国最主要的产粮基地。故统治者对江南的水利兴
修,极为重视。
明初,苏、松、嘉、湖、常诸州郡,频年水患严重,屡
敕有司,督治无效。故早在永乐元年(1403 年)四月,成
祖即位不久,便任命户部尚书夏原吉为总指挥,前往治理。
六月,又派侍郎李文郁前去协助原吉工作。八月,夏原吉视
察后发现,江南之地,苏松最低,居于下流。苏州北枕长
江,东通大海,而会于太湖。其间支流派别不可胜计。东出
松江、嘉定者为吴淞江;东北出昆山和太仓者为刘家河;再
东北出常熟者为白茆(音茅)河。浙西及苏、松诸郡,惟以
太湖承纳杭、湖、宣、歙等处万山之水。而太湖容纳不了,
则靠吴淞、刘家河和白茆三江东导入海。如果这三条江的入
海口不通,遇有天雨连绵,泻泄不及,则田地与江河涨成一
片,必会造成严重水灾。因此,当时太湖与吴淞江、刘家
河、白茆河的治理,实是经理江南水利的最大关键。夏原吉
认为,首先应修治的是吴淞江。吴淞江全长二百五十余里,
宽一百五十丈,西接太湖,东通大海,其间支流数非常多,
灌溉良田甚多,是太湖通往大海的要道。但如不畅达,则极
易造成水灾泛滥。前代曾屡屡疏导,而成效甚微,当潮汐一
来,泥沙淤积,屡浚屡塞,不能持久。这时,自吴江县长桥
至夏驾浦约一百二十余里,虽云通流,实已多有浅窄之处;
1
中华上下五千年
ZHONG HUA SHAN XIA WU QIAN 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