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中医讲义系列·内科类.pdf

民国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中医讲义系列·内科类.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001 丛书前言 序 广东中医药专门(科)学校的中医讲义将出版整理本,令我回忆起与学校有 关的不少事情。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学校名称里的“专门”(后来叫“专科”) 二字,其实是日本的叫法,以区别于综合性学校。实际上它不是现在说的短学制 的专科学校,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学制 年,与本科的学制是一样的。 5 我于1932年入学,是第九届学生。之前每届只招一个班,我这届招了两个 班。学校是由广州药业“八行”、香港药业“三会”等出资兴办的。第一任校长 是教育家,不是中医,但他买地建校,聘请名师,先集中编写教材,后自设印刷厂 印发教材,才开始招生。教室与图书馆、办公室的建设,用今天的标准看都是一 流的,建筑用的材料都是很好的。学校有一个小洋楼,下面一排教室,中间有的 作了办公室。学校最早成立中医院(现在的广东省中医院),不过当时住院病人少, 我们没有在那里实习,是自己找地方实习的。毕业的时候,由于学校当时被改名 为学社,我没有领毕业证书。因为我已经在番禺参加中医考试(陈月樵是口试主 考官),我通过考试获得行医证书,就没必要去领“学社”的证书。 这间学校培养出很多名老中医。在校时,我住在太平路上爷爷开的药材铺 里,比我高一届的司徒铃住在学校附近,每次经过,都看到他很认真地在看书。 高两届的罗元恺,那时是“护校”者,帮着反对外来者接管学校;我是“反校”者, 我们要求校方多拿钱买图书。黄耀燊的父亲是武术家,打遍七省,他继承家学, 民国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中医讲义系列 002 很有力气。钟耀奎在这里没有毕业,后来跟随陈伯坛了。杜蔚文、杜明昭,临床 上每日诊治一百多人。这些后来广东有名的中医名家,都是学校的毕业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元恺担任校长,我是教务主任。中南卫生部说“无 需培养新中医”,我们跟他们辩论,才得以继续招生。学校当时仍然得到了香港 的资金支持。罗元恺去香港将经费取回,用于改善学校篮球场,用柏油加糯米铺 地;又给学校买了一辆车并加宽加长,用于接送教师。还买了一套电影放映设备, 但后来放映机被调拨给电影院了,我们只留下了银幕。我下乡参加“土改”去了 两年,回来学校就改制为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了。学校的 级学生被转去卫生 52 学校, 级留下,成为最后一届,毕业时那年留下了李国桥、陶志达,分别送去进 51 修生理、解剖,后来都参加了广州中医学院的建设。 回忆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陈任枚、陈汝器、卢朋著、梁翰芬、管季耀、管沛民等许 多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与经验,令后学者得以成才。学校的各科教材,当时受到 全国中医界的好评。我们在每学期开学时领到的各科教材,是没有装订的散页,自己 装订。我在广州中医学院办医史馆的时候,曾从各个校友手里收集了完整的一套,后 来给了图书馆。今天来看这些讲义,仍然有较高的水平,是研究岭南医学的重要资料。 此次由学校的老师们加以整理,重新出版,相信必能发挥其学习与研究的价值。 是为序。① 年 月 日 2016 5 4 ① 邓铁涛口述并亲笔补充,郑洪整理。 001 丛书前言 丛书前言 广东中医药专门(科)学校筹建于1913年,成立于1924年,一直办学至1955 年,后来并入新成立的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近代最早筹设 的中医学校之一,广东中医药专门(科)学校具有办学时间长、教育体系完整、学 生多且成材率高等特点,现代著名中医药专家,如邓铁涛、罗元恺、黄耀燊、李国 桥、靳瑞等均为该校校友,其附设的医院广东中医院(现广东省中医院)延续至今, 已发展成为全国最知名的中医院之一。 民国中医学校的历史贯穿于近代中医药界争取学校教育权利的过程中。在 当时的种种阻碍之下,中医药先辈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和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