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952—2017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pdfVIP

DB36-T952—2017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65.020.01 B 01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6/ T 952—2017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rice to Nilaparvata lugens Stå1 2017- 10- 23 发布 2018- 01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6/T 952—2017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人工接虫鉴定 2 4 田间自然发虫鉴定 2 5 评价规范 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调查表 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水稻对褐飞虱苗期抗性鉴定流程图 6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水稻褐飞虱识别特征 7 I DB36/T 952—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 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英娟、徐雪亮、王奋山、刘子荣、肖叶青。 II DB36/T 952—2017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的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发虫鉴定和评价分级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对褐飞虱抗性的鉴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水稻 包括栽培稻和野生稻。 2.2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å1 ) 半翅目,同翅亚目,飞虱科。 2.3 抗性 水稻具有的抵抗褐飞虱危害的能力。 2.4 人工接虫鉴定 人工将褐飞虱若虫接到测试样品上,通过测试样品受害情况,鉴定对褐飞虱的抗性水平。 2.5 田间鉴定 测试样品种植于大田中,通过田间自然发虫鉴定测试样品对褐飞虱的抗性水平。 2.6 对照品种 为保证抗性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减少年度间和环境条件造成的差异,在鉴定时设置相对 已知的抗虫和感虫品种。感虫对照品种为Taichung Native 1(TN1),抗虫对照品种为Rathu Heenati(RH)。 1 DB36/T 952—2017 3 人工接虫鉴定 3.1 苗期抗性鉴定 3.1.1 虫源准备 按照每份测试样品3株TN1饲养苗的数量准备虫源。当TN1饲养苗长到分蘖盛期时,每株接入怀卵褐 飞虱短翅型雌成虫10头,每份测试样品共准备30头怀卵雌成虫。3d后拍出产卵后的成虫,将带有卵块的 饲养苗置于80 目尼龙网罩内。正常水肥管理,待生长至2~3龄若虫时用于接虫。 3.1.2 测试及对照样品准备 于怀卵褐飞虱雌成虫接入饲养苗3d后,测试样品开始浸种1d~2d,TN1晚浸种1d

知传链电子书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