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生设计在童年
序言:人生设计在童年(1)
新东方教育集团文化研究院院长徐小平
我是在2003年5月底在美国休斯敦见到高燕定先生的。我去休斯敦看望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朋友说有一个高燕定先生,在教育方面很有见地,希望我们能够见面认识。
见到高燕定先生,真使我有相见恨晚之感。高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离开中国,来美国定居已近20年。多年来,在得克萨斯AM大学工作的他,一直潜心观察、研究、思考美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并把这个心得融会贯通在他对自己宝贝女儿高倩的家教里。女儿生在中国,5岁来到美国,在高燕定先生的精心培养和女儿的执著努力下,她一步步迈向了美国最著名的两大学府——从哈佛大学毕业,马上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录取。
一个未来的社会精英律师,可以说已经诞生!一个美籍华人家庭教育成功的故事,可以说已经成为华人社区的美谈与骄傲!而高燕定先生则以自己独特的理论与实践,完成了一次令人称道和仰慕的成功的教育实验。这个实验长达20年。这个成果对于中国正在深入进行的教育改革的探索,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参考意义。
使我至今依然回味无穷的是,文雅敦厚的高燕定先生在和我寒暄几句之后,就直插主题,和我展开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徐先生,我知道你在新东方从事留学咨询时提出了‘人生设计’这个概念,但是我认为,人生设计应该始于童年,而不是成年之后。因为,成年之后再来设计人生,一切就都晚了。”
我佯作微笑着听他阐述,但当时并不知道,“人生设计在童年”,不仅是他的观点,还是他串起20年来女儿成长发展的成功经验之红线,并且正是他撰写中的一本著作的标题。这本书,写的就是高燕定先生自己在美国,对高倩从童年开始培养的那些充满温情、闪烁智慧、迭出新意、遍布惊奇的教育故事。
这就是读者诸君现在读到的这本书。这本书,对于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是一部难得的美梦范本——谁不想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哈佛读本科、送到哥伦比亚读法律博士呢?
而且,这本书还是中国社会和家长比照中美教育差异、发现中国教育缺陷、汲取外国教育精华之月光宝盒——读者从这里,将看到令人心仪、神往的美国中小学教育实况,看到中华少女高倩,在美国生活和学习的种种令中国同龄人羡慕嫉妒、令中国教育者惭愧汗颜、令中国家长惊讶反思的细节和故事。
⊙10岁生日的这天,高倩对着摄像机说:我长大了要上哈佛,我要做律师。10年之后,这个生日晚会上许的愿全部兑现了,并且有录像带为证!
⊙在美国一所中学里,选修课高达350门之多,其中,仅仅宗教课程就有40多种!文学艺术课里,甚至包含当代中国文学史。美国高中生可选课程之丰富,令人吃惊。
⊙“美国高中生(学习辛苦得)没有觉睡!”这是书中揭示的使我这个自封为教育家的人读了也感到新奇的一个现象。这个发现对于我意义重大。其实只要想一想:在美国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里,成功首先意味着教育的竞争,而竞争就意味着激烈的拼抢。
⊙高倩丰富多彩的教育背景:参与各种考试比赛,充当少年法庭律师,担任中学交响乐团主席,筹款18万美元的中国之旅,每周课余工作20小时,两年写作314篇共四五十万字的作文、书信、杂文,选美,演讲,出书,会四种语言……
高先生讲述的美国教育故事是迷人的。但是,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猎奇、记趣的书。这是一个来自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在美国教育女儿的过程,对美国中小学教育进行第一手的深入体验和分析后,写成的书。这样的书,虽然过去有过一些,但很少有像高燕定先生描写、记述得如此扎实深厚、真实细腻。
高倩的成长与成功是令人惊羡的。不过,这本书不是一本讲天才的书。如果是讲天才的书,我是肯定不看的——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智商也就中等偏低一些。你是天才?你和疯子一边儿呆着去!我们普通人何必没事通过天才来证明自己的失败呢?而高燕定先生的著作,恰恰从一个普通父亲讲述自己普通女儿成长故事的角度,告诉我们:人生是可以设计的;哈佛是可以算计的;而天才呢,是可以父女俩一起合计的。
毫无疑问,美国教育设施很发达,美国教育理念很先进,美国教育的成果——美国青年——很优秀。但是,这不是一部长别人威风降自己志气的书。高燕定先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种对祖国教育和人才培养事业的拳拳之心、切切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事实上,假如写作也有一种镜头感的话,高燕定先生的镜头,始终是定位在从一个中国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视角来看美国教育,并总是把这种教育和中国的现状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思考。高先生的著作,是当代中国人学习借鉴美国教育的一个优秀文本。
从接受教育的角度,高倩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从教育子女的角度,高燕定已经登上了父亲荣耀的顶峰;从传播先进教育思想的角度,这本浓缩了高燕定、高倩父女成功教育心血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