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乡村经济调查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用文案 标准文档 五里乡村经济调查研究 --金融危机下的农村经济 (内容待完成后会进行修改)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假期调研系列) 写在前面的话 实验区安排了假期国情调查,作为实验区的一员,为了完成任务,我认为有多种备案。一,偷懒型,即平时不准备,待交作业时,上网搜搜,顺便把成果修修补补,若老师没留心,还可以得100分。二,想当然型,根本不用调研(查),在空闲时,去借几本书摘抄一下,效果定不错。三,实际型,以假期的空闲调研,把所见所闻综合整理分析,写出文章,也即实事求是,但这样的后果却是,对于理论深度不够的人,结果不是很好。对于我,虽然结果不一定很好,可我认为,做了就行了。但在几天前下笔时,我有我的困惑,我把标题写为“五里乡村经济调查研究”,在明理人看来,非经济人也能“经济调查研究”乃“止增笑耳”。的确,我认为我的文章充其量只能叫做“经济的感性认识”,谈不上研究,但我想我本来酷爱经济,故我硬要把“感性的乡村经济”改为“乡村经济调查研究”,其至少表明我对发展经济的有个人的想法。加之我的另一篇国情调查“五里乡土文化调查研究”被王贤老师加入论坛精华部分,还有出于对乡土的热爱及为使两篇调查标题相互照应,于是决定把这篇国情调查生搬硬套的命名为“五里乡村经济调查研究”。另外,这也是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至深思考且算是在理解中央大政方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望破解农村经济发展迷局吧。同时,我认为,这篇调查,也把我回乡的所见后的震撼表达到了恰到好处。其他方面,若有人能看到这篇文章,能通过对“五里”的介绍,了解“五里”———一个坐落在祖国西部、云贵高原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也是我个人的满足,毕竟,我一直对她充满感情,也希望别人对其充满感情——-虽有点自不量力。当然在开启正文前,我得按刚才的诺言——介绍一下五里村的具体情况。 五里村也曾被称做五里坪,位于山川秀丽,景色迷人的黔西北重镇毕节地区赫章县双坪乡,由九个村民组组成,是赫章县面积最大的村,东西约长十千米,南北约均宽约三千米,总面积约二十五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在40%左右,常住人口三千一百人。海拔最高处为1890米,最低处1790米,经纬度约是(27*N,105*E),年降水月960毫米,年均气温10度,一月均温3度,七月约21度,呈典型的东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亚热带高原气候现象,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即使最热的时候,早晨也必须穿外套。居民由汉族,苗族,彝族组成,以务农为主,2008年,居民人均年收入约2050元。当地资源丰富,农业方面,盛产玉米,土豆,荞麦,大豆等。矿产方面,铅锌矿,硫化铅等储量极为丰富,另外,锗、钼、锡等有色稀有金属储量也很可观,总储量约有20万个金属吨,再者五里还有分布广泛的铁具有较大开采价值。其他方面,五里水资源也很丰富,但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河流短,仅长约1千米即流入溶洞。旅游资源方面,五里有大片的石林及高山平地草原,但由于特定的区位因素,其经济效益还未得到开发。 ------当然上面的许多话都是多余的。 一 历史与现实篇 --------五里乡村经济情况总述 1 农业总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即使是工商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农业的也是其不可忽视的产业。中国重视农业的的程度在世界地位应该是排在前面的,尤其是封建社会,我们一直存在“重农抑商”的思想。人类已进入21世纪,按理,传统生产方式应与现代社会水火不容,但祖国西部的许多乡村,刀耕火种,人背马驮的农业耕作方式仍旧占主导地位。既然如此,那么,五里作为典型的这类型乡村经济的落后性不言而知。由于特定及现实原因,五里的生产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有所改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取代传统耕作方式是必然趋势,虽然我认为五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少还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从历史上看,五里开发得较晚,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可由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几百年来,五里农业的落后的传统耕作方式 未有多大改观。根据年长者所述,解放后,大批农民翻了身,五里生产力有过一次较大的提高。但大生产运动到来后,不合理的生产要素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由于在八十年代末前,当地没有任何工业,也没有任何人从事国家工作,所以可以说五里的农业经济就是五里的经济。根据相关调查结论,文革时期,五里农业经济遭遇大破坏,生产力严重倒退。综合原因,无非是不合理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导致一系列恶果。尤其是早期的农民公社化运动及后来的大锅饭式的生产方式,大搞平均主义。这样一来,富人逐渐与穷人沦为同一收入的阶层。且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多劳少劳皆一律均分劳动成果,缺少劳动生产激励方式,结果是大家推诿扯皮,偷工减料。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