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运动系.ppt

课件: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运动系.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锥 体 外 系 统 解剖生理: 纹状体包括  旧文状体(苍白体)-苍白球  新文状体-壳核、尾状核  苍白球与壳核组成豆状核  与大脑皮质、脑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有复杂的联系。  广义上说:尚包括丘脑底核、黑质、红核、网状结构、丘脑、小脑的齿状核、前庭神经等。 锥 体 外 系 统 ㈠.锥体外系统(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①调节身体的姿势; ②维持(动作时)一定的肌张力; ③负担半自动的刻板的及反射性的运动(如走路时两臂摇摆等联带动作、表情运动、防御反应、饮食动作等)。 锥 体 外 系 统损伤的症状 1肌强直:伸肌及屈肌的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时,增强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称铅管样强直。有震颤时,被运动时在均匀阻力的基础上出现断续的停顿,称齿轮样强直。 2静止震颤:出现于肢体静止状态时,自主运动时减轻,入睡时消失。手指搓丸样动作等。 3舞蹈样动作:为一迅速多变、无目地的、无规律、不对称、运动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动作。表现为上下肢舞动或伸屈手指等动作。  锥 体 外 系 统损伤的症状 4手足徐动:指划样动作。为手指足指间歇性、缓慢、扭曲等。见于肝豆状核变性等。 5扭转痉挛:躯干的徐动症,局限型颈肌扭转称痉挛性斜颈。肝豆 6偏侧投掷运动:一侧肢体猛烈的投掷样不自主运动。 7抽动症:单个或多个肌肉快速收缩动作。表现为挤眉、弄眼、伸舌、耸肩等不自主动作。常见于胃复安等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 锥体外系病变临床表现 产生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两大类症状。 1. 旧纹状体病变(又称: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Parkinson病  病变部位:黑质、苍白球。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铅管样、或齿轮样),运动减少,静止性震颤。 2.新纹状体病变(又称:肌张力降低-运动增多综合征)舞蹈症  病变部位:尾状核、壳核。  表现为: 肌张力减低,运动增多(不自主运动)。  3丘脑底核病变:对侧偏身投掷运动。 小 脑 系 统 小脑的主要功能:协调随意运动(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及固定肌四组肌肉的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 小脑半球与肢体是同侧支配关系 小脑病变临床表现 1.小脑病变的主要症状是: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出现醉洒样步态、吟诗状语言、联合屈曲现象。  检查:指鼻试验、轮替动作、反跳试验、误指试验等共济运动的不灵活或笨拙反应。  2.运动性震颤(或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 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钟摆样膝反射等。 小脑蚓部是躯干的代表区,不脑半球是四肢的代表区。 小脑病变临床表现 1.小脑中线(蚓部)损害: 头、躯干、双下肢共济失调;醉汉步态;言语障碍。肢体共济失调不明显,多无眼球震颤,肌张力正常。(多见于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 2.小脑半球损害:引起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共济运动不稳不准,意向性震颤,上肢较下肢重,精细动作最重;眼球震颤;肌回跳现象阳性。(见于小脑肿瘤、星形胶质细胞瘤等) 小脑病变临床表现 慢性弥漫性小脑变性时,蚓部及小脑半球同时受累,但多只表现为躯干性和言语的共济失调。(由于小脑半球的代偿作用) 急性病变时可出现明显的四肢共济失调。 反 射 反射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神经活动。它是机体对刺激的非自主反应。 反射最基本的解剖学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5个部分,即: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元、③连络神经元、④传出神经元、⑤效应器。 反 射 反射弧正常,若高级中枢特别是锥体束的病变时,抑制解除-反射增强。或因中断联系休克-反射减弱。 因为每个反射弧都是通过它自己固定的脊髓节段、和传入、传出的周围神经,所以,通过对反射的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或判断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故其对定位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反 射 对称性的反射减弱或增强意义不大 反射的不对称性的提示神经系统某一部位病变的证据。 深反射(腱反射、肌牵张反射) 指肌肉受到突然的牵引后引起的急速收缩反应。临床上常通过刺激(叩击)肌腱引起这种反射,又称为腱反射、肌牵张反射。 1. 肱二头肌反射 (颈 5-6) 2. 肱三头肌反射 (颈 6-7) 3. 桡骨膜反射 (颈 5-8) 4. 膝反射 (腰 2-4) 5. 踝(跟腱)反射 (骶 1-2) 下颌反射:脑桥(三叉神经第3枝)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①周围性瘫痪。  ②肌肉疾病(如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  ③神经性休克  ④深昏迷、深睡、深麻醉、或大量镇静,  ⑤某些健康人(另外:精神紧张、注意力集中于检查部位者,可转移注意力克服) 深反射深反射增强 由于脊髓的反射弧,失去正常的制约作用而出现的释放症状。 锥体束损害(因为深反射正常情况下受锥体束的抑制。常伴反射区扩大) 某些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疾病:(神经症、甲亢、手足搐搦症、破伤风等) 浅反射 指刺激皮肤、粘膜、角膜所引起的肌肉急速收缩反应。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