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网上资源.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又名“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其区域范围由核心区、扩展区和若干辐射点组成:“核心区”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核心,包括密云路、中山北二路、江浦路、控江路、大连路围合组成的区域,面积约2.6平方公里;“拓展区”以曲阳路、大连西路—大连路、周家嘴路、黄兴路、邯郸路围合组成,面积约10平方公里;“辐射点”包括新江湾城、共青森林公园、黄浦江北岸滨江和黄兴公园等。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是杨浦区“三区联动”的典范,它的蓬勃发展归功于同济大学智力资源不竭的灌溉,又与杨浦城区转型发展互为因果。 上世纪80年代初,同济大学的一群学生和老师在学校周边“安营扎寨”开起了公司,这些在当时看来是“小打小闹”的行为,让环同济的设计服务业初显萌芽。 90年代,快速的城市化与房地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为同济大学周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及其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1996年到2002年前后,形成了以860米长的赤峰路为标志的“现代设计一条街”。 “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围绕“知识杨浦”的发展定位,提出了以同济大学知识和人才基础为依托、努力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强势学科、优势学科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效用,加快培育以研发设计为重点的知识密集产业。 “十二五”期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以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科技园区的品牌打造和能级提升,进一步发挥其区域知识经济增长极的作用。 推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加快推动现代设计业、国际工程咨询服务业、节能环保业和高端培训业等产业创新集群的培育和壮大。继续提升国家级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国际设计一场等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上海“设计之都”核心功能区,建设和完善环同济设计创意创业等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国际化战略,引进国际知名的现代设计企业和国际设计界领军人物,举办区域性国际设计论坛,推进中国—意大利设计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整体形象。 加快科技园区功能提升。以创新服务模式为重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率为着力点,加强政策聚焦和环境优化,促进科技园区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重点推进复旦大学科技园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上海财经大学科技园的金融创新应用,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的光机电一体化,上海电力学院科技园的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研发,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的体育休闲产业建设,并加大对五角场高新技术产业园、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等科技园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其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一体化功能,使其成为知识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地。继续鼓励科研院所建立一批有行业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化科技园区,在云计算、特种电缆、传感器等领域先行先试,与科技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共建产学研合作中心。 在此期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圈内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创新集群加快形成。经济圈核心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并被评为全市首批示范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四个设计创意集聚区之一。 2009年5月,杨浦区正式发布了“设计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动基地的知识溢出、技术辐射、产业集聚和人才荟萃。 三区联动改变了人力资本的结构,把知识变成资本,有力推动了地区社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相关数据显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从2002年产值10亿元到2015年产值已达305亿元。 在环同济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属于历史机遇和特定产业特性的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正如硅谷无法被模仿一样,同济大学周边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可以说也是无法复制的,以研发设计服务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将知识创新与创业活动充分融合,以知识、技术为载体,形成了要素共享的创新协作网络,实现了政府、高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经济圈内,校区资源得到充分共享。科技园企业享受统一教育用电的标准,校内的停车场实行共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外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高校也对社会打开“围墙”。同济大学通过集成学校优势设计类学科资源,以城市设计等相关研发设计服务为核心,汇集了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创新要素,推进“学科链——技术链——产业链”发展,构筑了较为完整的知识型产业生态链。 杨浦区整合区域资源,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规划调节为企业提供商业用房,通过城市整治改善企业工作环境,通过专门机构及时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建立了多要素共享的创新协作网络。 此外,骨干企业的引领也吸引着更多中小企业的集聚,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支撑、中小型企业为主,相辅相成、共荣共生的企业结构。上海邮电设计研究院是原国家级设计研究机构,与一批小企业共同构建了具有知识外溢、规模效益、互动创新的企业创新体系。在它的带动下,一批颇具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