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设计者是谁吗?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又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本文中“通感”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是事物间具有共性或共同特点的创作在人的认识上的一致反映。 本文通过解说音乐、绘画、建筑中的典型实例,说明了有持续性的艺术作品应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这一艺术创作中具有共通性的重要规律,强调了这个规律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人员的重视。 在谈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时,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持续性”?所谓的持续性包括几种? 作者从哪些艺术门类和哪些作品来分析这一观点的?结合课本内容,从艺术特点来看,这些艺术作品里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又是什么?这些重复和变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作者在建筑方面用了较多的篇幅来阐明观点。是不是我国所有的建筑设计都做到了重复和变化的统一? 只重复而无变化,就必然显得单调枯燥;只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在艺术创作中,特别是建筑对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那该怎么做? 马来西亚的双子星塔 国家大剧院 中央电视台 阿拉伯塔七星级酒店 颐和园(局部) 颐和园(花窗) 特点: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 颐 和 园 长 廊 长廊(内) 颐 和 园 长 廊 长廊(外) 颐 和 园 长 廊 颐和园长廊彩绘 文章在谈颐和园的长廊时来了个大胆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用了20个“一根”。连用20个“一根”的表达效果怎么样? 20个“一根”在语言上就给人以厌烦感,让人无法接受。也就是说,长廊的柱子,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不同的形状,千篇一律的圆柱才能给人以特殊的感受,长廊需要的是重复,不是变化。 思考: 明确: 明确: 明确:有些住宅区要么“只千篇一律”,要么“只千变万化”。 明确: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 (1901--1972)广东人,梁启超之子. 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 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24年—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27—2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 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建筑的设计领导者之一.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解题: 千篇一律: 千变万化: 艺术创作中的重复。 艺术创作中的变化。 通感: 指人的眼、耳、鼻、舌、身等身体感觉器官的感觉在审美活动中可以互相沟通,心理学称之为“联觉”。西方美学理论称为“通感”。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说在时间的持续、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 修辞方法“通感”:“以感觉写感觉”。 1、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大意。 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3、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阅读思考: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特别重要。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7段),举例论述音乐艺术、舞台艺术、绘画艺术创作中都是通过重复与变化来突出某一种艺术效果。 第三部分(第8段至第16段),举例论证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大意。 重复与变化的辨证统一在建筑艺术效果上起着重要作用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这是前提,没有持续性就谈不上重复与变化。 (1)时间的持续,如音乐 (2)空间的持续 (3)时间、空间综合的持续 ,如 舞台艺术(舞蹈)、绘画 (1797--1828) 奥地利音乐家 舒伯特 ??? 舒伯特在一八一七年夏天,写下《鳟鱼》这首快活且富戏剧性的名曲,当时他只有二十岁,两年后他又取用这段轻快的旋律,作为A大调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变奏曲的主題。故又称《鳟鱼五重奏》。 ?????? 此曲由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等五种乐器组成的五重奏,曲中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