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二章 专题三 考点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沧江万顷,一碧汪洋,横无际涯;秋高气爽,惠风和畅,天地清朗。诗人荡舟沧江,极目长天,敞开胸怀,放逐心灵,天地为之开阔,世界因之精彩。诗人看到了什么呢?蓝天白云倒映江中,青山绿树撞入眼帘,万顷沧江波光粼粼,轻盈白鸥翩翩飞舞。人在江上游,如在镜中走,浑然一色;山水相连,动静得宜,浓淡相配。雪白的鸥鸟,勾勒出雪白的弧线,是流动的风景;潇洒的诗人,站立出如痴如醉的情态,是凝固的风景;一碧万顷,波光动荡,是浓郁的风景;天地空明,万物萧索,是清淡的风景。诗中藏画,景中含情,读到诗歌开头两句,我们和诗人一样沉醉其中,激动不已。 如果说诗歌一、二两句侧重于描写江上景,抒发愉快心情的话,那么诗歌三、四两句则主要是表达诗人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忧虑。诗人怜惜这些清新娇嫩、生机勃勃的小柳树,希望它们快快长大,等到绿柳成阴之后,就可以系住诗人漂荡的小舟了。言外之意显豁,诗人希望停泊,希望结束这种长年累月漂流浪荡的生活;现实境况是,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长年奔走异乡。因此,期望之中流露出哀怨和忧愁,自由之下饱含不安和不愿。诗人希望绿柳成阴系钓舟,流露出结束漂泊、归隐田园的意味。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壮丽的秋景,让我们目随心往,同时暗示人生,让我们若有所思,的确是一首意味隽永的好诗。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何妙处? 答案 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图;成双的鸥鸟反衬出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Ⅲ 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女词(其三) 李 白 耶溪[注]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 耶溪: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 鉴赏 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 “棹”“入”二字为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的,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此诗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此诗对采莲女的状写,就是一幅很清新的人物素描,诗人善于抓住人物几个传神的动作细节“棹歌”“笑入”“佯羞”,再通过“莲”“荷”等物景作背景,寥寥数笔,既没有比喻比拟,也没有夸张对比,一个活泼可爱、充满生命活力的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中的采莲女有什么特点?试作简析。 ①勤劳。采莲归来,自己挥棹驾驭小船,自如熟练。 ②机灵。见到陌生人,掉头回避避免尴尬,能感觉到客没走而迟迟不出来。 ③美丽可爱。挥棹、唱歌,再入荷花丛中,清新可爱,有劳动之美、环境衬托下的青春之美。 ④纯朴羞涩。羞涩不见陌生人,宁可回避,久久不出来,也不跟陌生人见面。 答案 2.(20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 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鉴赏 上片以“发短”突兀而起,气势逼人,发人深思: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旋即颁布了强制汉人梳结长辫的政令,在清初顺治二年(1645)的六月,江南民众还曾因满清的“剃发令”而奋起浴血抗战。词作开篇即以“发短”暗对满清的长辫,确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继之以“髯长”一语,既反衬了“发短”的鲜明形象,又以长髯飘胸显示了汉族男子传统的壮美风度和潇洒气概。再配上棱棱眉嵴、炯炯眼神,一下子就使词人的特异容貌灿灿然立于纸面。明朝灭亡后,不少怀故国之思的遗民墨客纷纷遁入僧门。但这些抱亡国之恨的僧不同于那四大皆空的僧,故词人着意点示:“我”因忧国之忧和愤世之品则“怪于僧”。一个“怪”字传递了词人多少不需表述却不难意会的衷曲。前两句是词人面 容表象的大特写镜头,充分显示其怪异;“霜侵”二句则是词人心态意象的比拟式描摹,着力传达其坚强。艺术上由表入里,由近至远,由风貌到气质,从而丝丝入扣地熔铸出词人的立体塑像。 下片以闲游、戏钓的飘逸气度,进一步申足了上片遗世独立、傲岸不羁的个性;同时自然地生发为“折腰久矣谢无能”的词意。用“折腰”代替“做官”,足见词人的巧构匠心。它很自然地引发人们联想到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典故。“熏风”跟上片“霜侵”词意前后对照,上下呼应,共同渲染、象征着残酷苦涩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映衬着词人骨骼硬、心意冷,不畏险恶,不慕势禄(不屑于清政府笼络汉族士子的高官厚爵),宁可隐居深

文档评论(0)

139****3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