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对抗-(美)布朗(NormanO.Brown)著冯川.pdfVIP

生与死的对抗-(美)布朗(NormanO.Brown)著冯川.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生与死的对抗   〔美〕诺尔曼 ·布朗 著  冯 川 伍厚恺  译       韦铭  校 LIFEAGAINSTDEATH 生与死的对抗 1 编者的话 现当代西方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注重人的主体性研究。 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意在寻求到人类和人类文化所依据的先在的 根,由此而重识、重铸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的研究是从 两方面入手的:一是对人的宏观研究,即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各 个侧面,如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宗教等的研究;一是对人的微 观研究,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致力于探求人的深奥莫测的精神世界 和千变万化的行为表现。 为了帮助国内学术界及广大读者了解现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主 潮,以便纵观全局,我们选编翻译了现当代西方著名学者对人进行微 观研究的一批有代表性的著作,作为丛书出版。这些著作从各个领域 的不同角度对人的本质、人格、本能、潜能、情感、价值、需要、信 仰等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力图揭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状 态,并预测这种精神状态在未来的演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 面,对人的主体性研究已成为许多学科的交汇点,由此形成了哲学人 类学、深层心理学、社会生物学、人类行为学等竞相争艳的纷繁格局; 另一方面,这些著作在一定程度上较客观地揭示了西方社会所面临的 2 生与死的对抗 深刻的精神危机。当然,由于作者固有的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这些著 作中存在着一些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偏见,也不可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答 案。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分析、鉴别,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对这些著作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吸收其中对我们有益的成 分,为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编委会 1987年 5月 Sinceregratitudetotheauthor A NormanO Brownandthe A UniversityPressofNewEngland 谨向本书作者诺曼 ·布朗和新英  格兰大学出版社表示诚挚的谢意。 生与死的对抗 1 中 译 者 序 诺尔曼 ·布朗也许算不上本世纪的文化名人,然而他的著作 《生 与死的对抗》却一度发生广泛的影响并引起深刻的震荡。厄内斯特 · 贝克尔曾说:“如果几本至诚的书能够直接改变世界,那么刚才提及的 ① 5位作家可能就已经摇撼了各个民族的基础。” 他所说的这 5位作家 是弗洛伊德、克尔凯郭尔、奥托 ·兰克、诺尔曼 ·布朗和 · ·利夫 R J 顿。把布朗与弗洛伊德相提并论,可能过高地估计了布朗的影响,然 而不容否认的是,布朗的某些见解确实揭示了弗洛伊德未曾揭示的问 题。 布朗写作此书的基本动机,是试图以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对全部人 类历史或至少是西方文明史作一剖析,借以诊断当今社会究竟在什么 地方出了毛病。他的诊断使他发现:人是一种普遍患有神经症的动物; 全部人类文化、人类历史以及种种社会制度,统统不过是神经症的产 物;普遍的神经症使文明人永远处在受压抑的状态中,而由于始终得 不到渴望得到的满足,人便像浮士德一样开始了不安宁、无休止的追 求。这种追求成为历史的动力,它一方面创造出新的文明形态和社会 组织来完成对人的压抑并因而加剧了人的神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