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治思想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罗隆基: (1898~1965),江西省安福人,字努生,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也是最终没有得到正式平反的六名右派之一。 1898年8月14日出生于安福县枫田镇车田村一个书香世家。出生这天,产妇床上的蚊帐后面出现一条大蛇。“蛇者,龙也。此时龙仔出现,乃吉祥之兆也,此生来日必有将相之份。” 父亲罗念祖是清末秀才,饱读诗书,潜心教育,颇有名气。1903年他在吉安开馆,收到四个学生,进行重点教化。除儿子罗隆基外,刘峙(国民党河南省主席,二级上将);罗家衡,后留学日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李畴福,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县长,解放后又被选为安福县的副县长,人称“三朝元老”。   1913年罗隆基以第一名成绩考进了北京清华学校。成绩出类拔萃,思想也相当活跃,擅长演讲,喜欢发表政见,立论独特,文笔犀利,显露着反传统精神。常以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并且把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全文抄写张贴于学校走廊上,为此而受到学校的警告。由此得出“罗疯子”的外号。 1919年5月4日,清华学校建校八周年纪念日,罗隆基号召与各学校一起行动。在“五四”运动中,当先锋,打头阵,到处演讲作报告,鼓动同学们上街游行,积极支援其他学校的斗争,不仅成了清华学校的运动闯将,还被选为“北京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的执行委员兼宣传干事长。 因在西单街头演讲,被警察追捕。 段祺瑞在一次紧急会议上说:“北京此次闹事的学生中,江西有三只虎,不打不得了,不打要翻天。” 即指北大的张国焘、段锡朋与清华的罗隆基。 1921年罗隆基公费留美,先入威斯康辛大学,继而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后来,他出于对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拉斯基的敬慕,转而赴英留学,并在英国获政治学博士学位。 潘光旦(1899.8.13—1967.6.10)字仲昂,1899年生于江苏省宝山县罗店镇。1913年至1922年在清华学校读书。1922年至1926年留学美国。回国后至1952年,先后在上海、长沙、昆明和北京等地多所大学任教授。 曾先后兼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教务长、社会系主任以及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馆长等职,毕生致力于爱国民主事业,倡导民主自由思想,于194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第一、二届中央常委,第三届中央委员。 建国后,曾先后担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政务院文化委员会名词统一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社会系学科被撤消,潘光旦遂调入中央民族学院,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 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是人类学、民族学界著名五大右派(吴泽霖、潘光旦、黄现璠、吴文藻、费孝通)之一。“罪名”之一就是所谓“破坏民族关系”。 1967年6月10日晚上,这位声誉卓著的硕学大儒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1979年,潘光旦右派问题获得改正。潘光旦先生一生涉及广博,在性心理学、社会思想史、家庭制度、优生学、人才学、家谱学、民族历史、教育思想等众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 新月派有两个人物,颇似另类。 罗隆基是政治家,却爱写诗,有诗人性情; 叶公超是诗人、学者,却成了国民党的外交部长。 新月唯美的沙龙里,畅谈著相同的理想和人生。 叶公超九岁到英国念书,美国念中学,毕业后考入爱默斯大学,后入英国剑桥大学马地兰学院攻读文艺心理学,与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交往密切。他是第一个把艾略特的诗作和诗论介绍到中国来的人。先后在北大、清华任教。在北大,与徐志摩、林语堂是朝夕相处的同事,在清华与吴宓、朱自清、闻一多促谈茶叙的朋友;在学生中,钱锺书、季羡林、卞之琳也已成为世纪文化名流。 1940年,叶公超被叔父电召赴港,后被关进日本人的监狱。之后远离文人学者圈子,踏入国民党的政治生活。凭借纯正的牛津口音、叼著烟斗的英国绅士派头,驰骋外交战场,游刃有余,应付自如,成为国民党政府任期最长的外交部长。 他和艾森豪威尔将军相知较深,能让邱吉尔首相刮目相看,还敢在蒋介石面前说不,免不了招人妒嫉。而英美教育所培养的自由主义精神和孤高自傲的秉性,最终惹烦了蒋介石,以高职被软禁,和妻子孩子天各一方,聚少离多。弥留之际,身边没有一位亲人。 叶公超是既有才气又有点狂躁,既秉直又不太容人的人,他是那类喜欢「显」的人,他的政治充满性情,却不能洞明世事。最终丢掉了政治家的职位,也丧失了学者身份。 与他相比,胡适就是块「老姜」,当年被任命为外交部长时,他婉言相拒。胡适十分清楚自己究竟能干什么,在与政治若即若离的一生中,他始终没有放弃学术和学者身份,所以也就没有彻底的失落。 反对一党专政,制定约法 宪法---法治---人权 实行民治下的专家政治 平民政治 议会---政府 反对共产党及其革命运动 社会性质---革命对象 自觉改革---盲目革命 思想解放;民治 政治主张 评 价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