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载道-张东华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D a D e Za i dao 自 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总不可避免地要去 问问,这样做是对的吗?换句话说,我们要问,这样做是道德 的吗?可以说,我们经常在寻找着一种能经受时代检验的公认 的行为准则。 那么什么是道德呢?这就像问什么是好人一样,答案可能 有千万种。但对 中国人来说,答案大概是明确的,即凡是有利 于中华民族振兴的人和事必然是道德的,凡是不利于这个 目标 实现的人和事必然是不道德的。邓小平 “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可以说就是检验道德的原则;江泽民主席的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可以说就是实践道德的路径。 我们正在进行深刻的改革。真正的改革必然要以基本道德 为准则。成功的改革一定要建立在整个民族的道德基础之上。 很 难 想 像 有 悖 于 道 德 的 改 革 会 最 终 获 得 成 功 。 不可否认,现实中存在许多对道德认识的误区。当我们对 某件事和某个人以道德的尺度来评判时,常常出现概念上的模 糊性、相对性和随意性,以至道德沦丧、贪污腐败等犯罪事件 或有违道德的行为,在有些人眼中竟然视而不见,甚至不自觉 地姑息养奸或为虎作伥。相反,一些有个性的、创新的东西反 而被莫名其妙地说成违背了道德。无道德或伪道德就像锁链一 样束缚着我们的手脚,影响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所以,有必要 剖析一下在人们头脑 中存在的种种不符合真正道德标准的却又 司空见惯的不道德或伪道德,并在这个基础上探讨新的道德及 其特点和衡量尺度,从而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道德,更好地实 践道德,更准确地把握道德的标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 、市场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应该是一 致的,协调的,这正是本书探讨的 中心。笔者认为,道德的源 流蕴藏于每个人心 中,而这正是 民族精神得 以发扬光大的不竭 的源泉 。 在研究和探讨道德发展轨道的基础上,本书对几十年来改 革 中遇到的一系列焦点问题进行 了分析和思考 ,如 :价值是如 何形成的?衡量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志是什么?权力与资本, 权力与知识的关系是什么?两极分化是否不可避免?股份制改造 的合理性 问题 ,等等。而所有这一切无不与道德的确立和弘扬 紧密相联 。改革的过程就是名副其实的道德形成的过程 。随着 这种道德 能量 的不断积 累和 强化 ,改革 的 目标将逐渐 凸现 , 即 :1. 以人 为本 受到极 大重视 ,社会的发展从官本位 、钱本 位 向人本位的转变;2.知识与资本的有机结合;3.主动人格 精神的建立。 在道德推进 的过程 中,必 然有 其 内在 的动力和客观的阻 力,通过对改革的动力和 阻力的分析 ,我们可 以看到,理想状 态的改革就是要创造一种社会环境,在其 中,每个人都能充分 发挥聪 明才智 ,从而使社会的物质财 富得到极大的提高。可 以 说 ,改革的动力之源就在每个个体身上,那就是 自强不息的主 动人格精神 。改革的主要阻力也 同样在每个人身上,那就是被 动的人格及其等、靠、要的奴性心态。可喜的是 ,建立全 民道 德规范 已经提上 日程,丰美的改革之花必然孕育于肥沃的道德 之土 ,而肥 沃 的道德之土又必 然结 出万 紫千红 的改革之花 。 张东华 大 德 载 道 自序 ◆上篇 ◇第一章 大 德 曰生 3 ◇第二章 生 之德 与死 之德 17 ◇第三章 口号性道德 与时序性道德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