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载体构建的关键因素.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影响载体构建的关键因素 白利利1,2 杨慧兰*1 樊建勇1 (1.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皮肤科 广东 广州 510010 2.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 目的 为载体构建提供方法参考。方法 总结载体构建实验中各个环节的经验教训。结果 确立了分子克隆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结论 实验中小细节是影响实验的关键。 关键词 :载体构建; 注意事项;问题与分析 中图法分类号 : Q78; R331    文献标识码 : A Key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lasmid BAI Li-li1,2,YANG Hui-lan*1 ,FAN Jian-yong1 (1.Guang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Dermatolog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10 2.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iolo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hool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6 基金资助:全军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项目.课题编号06J008. 作者简介:白利利,女,山东泰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电话:(020Email:bll-1012@163.com 通信作者:*杨慧兰 ,电话: 02036653508. Email:huilany@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pply method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on of plasmid . Methods Summary the experience in the component of construction .Results Establish the key factors in the plasmid construction .Conclusion Tiny details in the experient are the importantelements to construction of the plasmid . Key words:plasmid construction ;announcements; problem and analyze 载体构建是分子生物学常规实验。其过程无非包括:“扩,切,连,转,筛”五个步骤,虽然简单,但影响因素很多,任一步操作不当都会影响构建结果,现将构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析如下: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1.1 引物的设计 A: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5 bp~30 bp,常用的是18 bp~27 bp,但不应大于38 bp. B:引物3’端避免出现3 个以上的连续碱基,同时避免在引物的3 C: 引物序列的GC 含量一般为40%~60%,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D: 引物所对应模板位置序列的Tm 值在72℃左右可使复性条件最佳。 E: 对引物的修饰一般是在5’端增加酶切位点, 进行分析,选择目的基因不含的酶切位点,另外在酶切位点的5’端添加2个~ F: 公司合成后的引物序列单一定要检查,有时会出现合成错误的情况。 1.2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1] A:优化PCR反应的基本条件以增加特异性 B:加入优化增强剂,如DMSO,PEG-600,甘油,非离子去污剂,甲酰胺,牛血清白蛋白等 C:采用热启动技术 1.3 常见问题及分析 A:扩增目的产物条带较弱,或不能检测到相应条带。 解决:更换新鲜试剂,换用其他PCR机,重新计算TM值,应用降落PCR,优化MgCl2,模板DNA,dNTP的浓度,增加复性时间或设置更高的复性温度 B:多种扩增产物条带。 解决:优化引物的浓度,或重新设计引物 C:引物二聚体过量。 解决:应用降落PCR,最好结合热启动或加强PCR,或重新设计引物 酶切质粒载体与目的片段 2.1 酶切体系的优化[1] A:加入反应的酶体积不超过反应总体积的1/10,避免限制酶活性受到甘油的影响 B:两种或两种以上限制酶切割DNA时,选择其通用缓冲液,若没有则可先用在低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活性高的酶切割DNA,再加入适量NaCl及第二种酶,继续反应;或使用能够使多数内切酶均表现较高活性的单种缓冲液。 C: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浓度为0.1mg/ml的BSA,可维持酶的稳定性。 D:浓缩的限制酶可在使用前用1×限制酶缓冲液稀释,但切勿用水稀释以免酶失活,用水稀释的酶不能长期保存。 2.2 底物性质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wei1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