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哲学-涂可国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一 章   导 论 提起社会哲学,许多人或许感到陌生。其实,这一名词解放前 的中国社会比较常用,瞿秋 白就 曾将其研究哲学的著作定名为 《社 会哲学概论》。在前苏联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发源地 法 国 ,社 会哲学概念也常出现在人工语言中。新 中国成立后 ,社会哲学及 其分支(经济哲学、政 治哲学、价值 哲学、文化哲学、道德哲学等 )等 范畴逐渐消失了。有人可能会认为既然有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 社会历史观,重建社会哲学就显得多余 。有的人也许会说,与其去 构造抽象的哲学体系,毋宁去研究些更实际的社会 问题。 事实上,建立科学的社会哲学体系,不仅可以为改造传统的哲 学体系、重建更合理更完善的哲学知识系统闯出一条新路,也便于 处理和解决许许多多困绕人心的理论难题和现实 问题 。 一、社会哲学的内涵和结构 究竟什么是社会哲学?它的研究对象、内容和领域包括哪些? 它在科学大家庭中占据何种位置 ? 在规定社会哲学对象和本质 问题上 ,国内学者 的认识并不一 致 。有 的认为社会哲学是 以社会为对象的哲学反思,有 的认为社 会哲学是以社会有机体为专 门对象的哲学,但从根本上说,社会哲 第 2 页 学的对象就是社会存在 。我们觉得 ,将社会哲学对象确定为社会 或社会有机体并不错 ,只是 比较笼统 ,且难 以划清 同社会学的界 线,也许将社会哲学界定为从哲学角度研究社会最一般的本质、结 构、功 能、过程、特征、方面、趋 势及 发展等 问题 的普遍 性理论 ,比较 确切 些 。 要满意回答上述各种元社会哲学问题,就要先弄清 “社会”概 念 的本质特征 。 对 “社会”范畴的诠释历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代 表性观点 。一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说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 会“是人们交互活动 的产物 ”, 其本质只能在人们的相互行为、 相互联系 中寻找 。马克思恩格斯还指 出,社会不过是人与人之 间 各种关系的总和,而生产关系又是基础, “生产关系总和起来构成 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 日本社会学家横 山宁夫也从社 会 关系 的总体角度去解说社会 。他指 出,从本源 意义上说 ,“社 ,意 指土地之神 ;社会 ,原来意指人们 以祭神为中心而进行集合 。后 来,便转化为把祭神的场所,称之为社,进而 由此意味着以和睦为 宗 旨的各种集合 ” 二是社会有机体说 。最先把社会视为有机 体 的学者是孔德和斯宾塞 。他们认为社会是超乎个人 的、由各部 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 。马克思和列宁也多次称社 会为有机体 。主张社会本质有机体说 的人在论证 自己的观点时指 出,社会之所 以是一个有机体 ,是 因为 ,“第一,从社会是 由人组成 的这个意义上看 ,人是有生命 的,他把生命 的活力给 了社会;第二, 从社会 同自然 的联系上看 ,社会随时都在 同自然界进行着物质交 换,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同化和异化的过程;第三,从社会 自身各个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 ,人 民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 ,人 民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 [日]横 山宁夫:《社会学概论》,上海译文 出版社 年 版 ,第 页 。 第 3 页 部分的关系上看 ,它们之间存在着 内在的、有机的联系 。” 三 是 社会共 同体论 。这也是 由经典马克思主义提出来 的科学观点 。他 们认为,社会作为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也就是 “人的真正的共同 体 。” 综合 以上关于社会本质 的论述 ,再结合其他场合人们对 “社 会 ”概念 的运用 ,可 以得知“社会 ”范畴除了在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