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八股文形成时间小考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股文形成时间小考资料

八股文形成时间小考 摘要: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用以选士取材的一种专用文体,为朱元璋创立科举制度是所创立。其文有三个特征:“略仿宋经义”,“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其文体结构严格,共有两大部分,正文部分又分八股。洪武十七年,八股文已初具模式;洪武十四年,大体定型;永乐年间,基本定型。 关键词:八股文 格式 发展 八股文是一种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又叫制义、制艺、经义、时文等。它培育了成千上万的名臣官吏,同时又摧残扼杀了许多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它有效提高了读书人的思维能力,同时又严重束缚了他们的思想:总之,在八股文身上存在优点的同时也有着明显的弊端。明清两朝的许多士人对八股文的态度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有“薛夫子”之称的明代大儒薛暄就说:“虽曰科目以文章取士,然必根于义理,能发明性之体用者始预选列,类非词章无本者之可拟也。”①李贽也曾把八股文称为“古今至文”,他说:“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②与此相反,顾炎武在总结明朝灭亡时指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③龚自珍早期也曾久困科场,对八股文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科场之文毫无用处,到后期便一火烧毁平生所作八股时文。正确把握八股文,对弄清明清两代的历史至关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明代八股文开始着手,因为这是八股文的源头。那么八股文到底形成于明代的那个时间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此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八股文的初创 八股文为朱元璋建立科举制度时所创制。洪武十三年(1370年)朱元璋颁布开科取士的诏令。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同年八月“京师及各行省开乡试。初场试《四书》疑问,本经义及《四书》义各一道”,所采用的仍是元代的格式。由于朱元璋对以此标准选拔出来的官吏不满意,在洪武六年(1373年)下令暂停科举,经过几年的思考和比较,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诏令重开科举。据《明史·选举志》记载,到洪武十七年(1384年)“始定科举之式,命礼部颁行各省,后遂以为永制”。那么这一年定下的科举考试的文体格式是什么样的呢?用《明史·选举志》的说法就是: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可见其格式有三个特征: 1、“略仿宋经义”。据倪士毅《作义要诀》所述,宋代经义“至宋季则其篇甚长,有定格律:首有破题,破题之下有接题(接题,第一接,或二三句,或四句下反接,亦有正说而不反说者),有小讲(小讲後有引入题语,有小讲上叚,上叚毕有,过叚语,然後有下叚),有缴结。以上谓之冒子,然後入官题,官题之下有原题(原题有起语、应语、结语,然後有正叚,或又有反叚,次有结缴),有大讲(有上叚,有过叚,有下叚),有馀意(亦曰从讲),有原经,有结尾。篇篇按此次序,其文多拘於捉对,大抵冗长,繁复可厌”可见,在南宋的时候,经义的格式已初具八股格式。 2、“代古人语气为之”。这是明代八股与宋、元经义的不同之处。宋代经义中虽然有“顺口气”的做法,但并不普遍。要做到“代古人语气为之”,也就是通常说的代圣贤立言,就必须根据题目取揣摩古人在当时的语境下的所思所想,在此基础上,设身处地地代圣贤立言。到做到这点,对儒家经典必须吃得很透,悟得很深,并且能融会贯通才行。 3、“体用排偶”。这是八股文格式的最大特点,在南宋制义中已经出现,但明代经义更加大量使用对偶句,尤其在文章的八股部分。这种骈偶性质的写作,对写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洪武十七年重开科举,在考场中使用这种“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的文体,标志着一种新的考试文体,即八股文的诞生。 二、八股文的文体基本结构 明代八股文的文体基本结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题前部分和正文部分。 题前部分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几个部分。题前部分主要目的是用来破解题目的意义,并且确定全文的主旨,还没有正式论述,只是在题目上作文章,为正文部分作铺垫。破题就是说破题目的大意,要求必须用高度概括的几句话破开题意。承题,就是将破出的题意承接下来,再加以发挥阐述。起讲的主要内容是将破题与承题所阐明的题意作进一步发挥,补充,要讲明题义,并说明题目内容的背景等。起讲部分要确定文章的主题。入题,其实就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部分,把题义介入下面八股正文之中。 正文部分分为起二股、出题、中二股、过接、后二股、束二股、收题几个部分。这部分要根据题前部分所破解出来的题义,围绕文章的主题,对儒家的微言大义进行具体阐发。起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共计八股,八股之中相对的两股必须

文档评论(0)

robert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