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志:叔本华哲学与中国美学(1)
一、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及其美学思想
19世纪,当德国古典哲学到达颠峰之际,当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将他的理性主义哲学称作是绝对真理之时,一股强劲的反叛思潮在德国开始涌动,这就是唯意志主义。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Authur Schopenhaur)与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唯意志主义从一开始,就有着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唱反调,反叛西方文化理性传统的强烈意识;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教时,对把持着大学讲坛的理性派哲学家极为敌视,他故意把课程排在黑格尔上课的同时,欲与黑格尔竞争,遭到惨败後,愤而辞职。但叔本华深信自己哲学的价值,他声称自己提出了一种与以往哲学方法根本不同的哲学方法,这种唯意志主义哲学将使欧洲哲学发展产生根本性的转变。历史最终证实了这一点,19世纪中叶,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尼采继叔本华之後宣称“上帝死了”!西方哲学发展方向终於产生重大转折,唯意志主义正式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和思想影响的哲学思潮。
唯意志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反经验哲学、反理性主义,认为服从理性、服从外部世界就会使人忘记自己的真正本质,失去真正的自由,不能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能动作用。因而必须将哲学从关注外在的经验、事实、理性等等外部世界移向人的内心世界,但这并不是移向人的感觉经验以及理性思维(因为这些终归仍受外在世界支配),而是移向人的生命、人的感情意志及一切下意识或潜意识的本能冲动。并认为这些是人的最本质的东西。从这种“本质”出发,唯意志主义认为人以及其它生物,乃至整个世界的基础都是生命、情感意志。意志推动着一切。“意志”正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
意志是什么?在叔本华看来,意志就是世界本质。叔本华在外表上摹仿康德,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自在之物”的世界(世界本身)。“现象世界”是人们通常认识到的世界,但这仅仅是世界的表象,而“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质,这个自在之物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生存(生活)意志。
什么是“意志”?在叔本华看来,人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情感欲望,正是情欲推动着、决定着人的行为,这就是意志的根本。但意志又不仅仅是情感和欲望,意志是先天的,是人生来就有的特性,是决定人的本质的因素。不但主体的本质就是意志,而且人类本身就是意志的产物。人的理性、思想等等也同样是意志的表现,意志的客观化验。他说:“知识整个地说是属於意志在其高级阶段上的客观化,而感觉、神经和大脑如同有机体的其它部分一样,是意志在它的客观化的这个阶段上的表现。”《叔本华选集》,英文版,第95-96页。叔本华认为,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是一种无意识的意志,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求生存,故可称为“生存意志”。他说,生物所最珍惜的就是其生存,只要能求得生存,其它一切都可以忍受,反之,其它一切就会失去意义。不仅生物如此,其它事物也不例外。在叔本华看来,整个世界中意志是无所不在的,不仅人类有意志,动物有意志,植物也有意志,甚至无机物(无生命之物)也有意志。人的意志的任何一个活动都体现为他的身体的活动,而身体的活动就是客观化了的意志活动,如食欲、性欲等等;动物的繁衍,植物的生长,结晶体的形成,磁针的指向北极等等,这一切也全是意志的客观化。意志无处不在,意志是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质,并决定着万物的发展。
叔本华唯意志论的另一大特征是走向了悲观主义人生观。在叔本华看来,意志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是欲求,而欲求是永远无法满足的。生命意志同样如此,人生欲念永远无法满足,就永远存在痛苦。他明确指出:一切欲求皆出於需要,所以也就是出於缺乏,所以也就是出於痛苦。这一欲求一经满足也就完了;可是一面有一个愿望得到满足,另一面至少就有十个不得满足。再说,欲望是经久不息的,需求可以至於无穷。而所得满足却是时间很短的,分量也扣得很紧。事实上这个满足了的愿望立即又让位一个新的愿望,这种获得的对象永远只是象丢给乞丐的施舍一样,今天维系了乞丐的生命以便在明天延长他的痛苦,“所以说如果我们的意识还是为我们的意志所充满,如果我们还是听从愿望的摆布,加上愿望中不断的期待和恐惧;如果我们还是欲求的主体,那么,我们就永远得不到持久的幸福,也得不到安宁。至於我们或是追逐,或是逃避,或是害怕灾祸,或是争取享乐,这在本质上只是一回事,不管在哪种形态中,为不断提出要求的意志这样操心焦虑,将无时不充满着激动和意欲,然而没有安宁。”无穷无尽的欲求使人生永远充满痛苦,“欲求的主体就好比是永远躺在伊克希翁的风火轮上,好比永远是以妲娜伊德的穿底桶在汲水,好比是水深齐肩而永远喝不到一滴的坦达努斯。”③所以叔本华认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