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4卷 第2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Vol.14 No.2
2016年4月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April,2016
文章编号:1672-3031(2016)02-0081-09
长江三角洲水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1 1 1 1 2
周 飞 ,马 静 ,胡雅杰 ,闫 龙 ,陈 波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2. 南昌市水文局,江西 南昌 330018)
摘要:结合长江三角洲区域特点,对长江三角洲洪涝、河网水污染、太湖蓝藻水华以及长江口咸潮入侵四类水害
特点进行分析,识别区域水害的主要因素和水害成因。结果表明:当前长江三角州洪涝灾害以涝灾为主,具有频
发性,影响范围广,损失巨大等特点。河网水污染已为常态,贯穿全年,具有雨污同期性,汛期水污染问题加
剧。太湖蓝藻水华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异性,长江口咸潮入侵也形成了北支咸潮倒灌进入南支,南支外海咸潮上
溯的入侵路径,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水文条件是水害形成的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则是导致水
害问题不断严重的根本原因。区域下垫面变化加剧了洪涝灾害,而不合理的闸坝调度方式导致汛期河网水污染加
剧。区域内污染物过量排放,加重了太湖富营养化程度,使蓝藻水华问题恶化。水利工程的调度运行影响着入海
径流,对咸潮入侵产生影响。此外,社会财富的增值亦使水害损失持续上升。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水害特点;成灾机理;人类活动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244/ki.jiwhr.2016.02.001
长江三角洲是水害的频发区域,近年来人类活动日益增强,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展,带来了严重
的城市内涝及水污染问题,影响着区域内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当前长江三角洲水
害已从单一的自然型水害转向自然-社会复合型水害,水害损失不仅仅由降水量、洪水量等自然因素
[1]
单方面决定,更是受土地利用变化、水面利用方式等人类活动影响 ,导致水害特点发生变化,成灾
[1]
原因更为复杂。针对此类问题,陈家其 开展了长江三角洲水害与城市建设发展关系研究,着重论述
[2]
了城市水土资源开发对水害成灾环境的影响。朱大奎等 分析了区域当前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及其
[3]
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赵娟等 则通过对比长江三角洲人地相互作用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
人类活动对水害的加剧作用。
可见,长江三角洲的水害问题,前人已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讨,但仍可以进行以下深入探讨:
(1)针对长江三角洲特有的平原河网、太湖、长江河口三大河湖水系分区,深入剖析和明确各分区下
产生的特有水害问题;(2)长江三角洲平原河网区闸坝众多,受水利工程调控影响,该区域的水污染
不同于太湖水体污染,具有独特的变化规律与成因,需进行深入剖析;(3)对各类水害从自然水文条
件和人类社会活动影响两方面综合分析水害驱动因素,揭示其成灾原因。本文即从上述三方面开展
研究,旨在从宏观上把握长江三角洲整体的水害状况,为防灾减灾及灾害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及主要水害问题
1.1 区域概况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华东地区,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面积约5万km ,地形2
呈现周边高、中间低的碟形特点。流域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为山丘区,属天目山及茅山山区的一部
分,约占流域面积的20 %。区域范围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西至南京,东抵东海,包括上海市
全部、江苏省中南部和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共计二省一市,主要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嘉兴、
收稿日期:2015-09-07
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201073);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洪涝损失的全口径评价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