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测度及耦合协调研究-江苏农业科学.PDF

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测度及耦合协调研究-江苏农业科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测度及耦合协调研究-江苏农业科学.PDF

— 310—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46卷第18期 李雪涛,王 童.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测度及耦合协调研究———以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8):310-316.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8.073 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测度及耦合协调研究 ———以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为例 1 2 李雪涛 ,王 童 (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十堰442002;2.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1100)   摘要:从土地的投入、产出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体系,从生态、人口、经济与社会视角构建新型城 镇化体系,利用熵值赋权法测度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强度水平,基于耦合度与协 调发展度模型划分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类型,同时结合GIS探讨其空间分异格局。研究表明:(1)东部地区新 型城镇化超前于土地集约利用,西部二者相对持衡,中部与东北新型城镇化滞后于土地集约利用;东部土地集约利用 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均强于中部,东北部与西部较弱。(2)中国大陆土地可持续利用效果显著,东部土地产出效益优势 潜力巨大,中部土地投入与可持续发展次之,西部土地产出环节最为薄弱。(3)中国大陆新型城镇化发展重心集中在 经济与社会城镇化,东部经济城镇化效益巨大,西部生态与人口城镇化脆弱。(4)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空间分 异格局不均衡性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由东向西的梯度递减态势。(5)多数省(市、区)处于高等级拮抗耦合,但存在诸 如宁夏、甘肃“虚假高等级耦合”情况;目前东、中、东北为中度失调,西部为高度失调,中度失调的省(市、区)比重最 大。协调高值区集中在广东省和江苏、山东、上海、河南、河北等省(市)串联的东部,西部以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 藏、贵州、云南的地域范围协调发展亟待提升。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空间分异;耦合协调性;中国大陆   中图分类号:F291;F32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8)18-0310-06   土地集约利用,指依托先进的农业现代化高科技与管理 的协同发展状况[4-5];张苗等验证湖北省中心城市土地集约 [6] 手段,在投入相同的生产资料要素与劳动力,在较小的土地面 利用水平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吴妤等运 积上能获取最大化的利润、收益及农业作物产量的现代农业 用协调发展度模型、ESDA等分析甘肃土地经济集约利用、经 发展方式,同时也保证与注重土地的维护与可持续发展;新型 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及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7-8];关 [9] 城镇化作为“五化”中的重要发展源泉与核心,指以城乡统 于城镇化研究的焦点集中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解析 、 筹、城乡一体为其发展特征,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共同 新型城镇化的时空格局演变[10-12]、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 [13] [14] [15] [16] 富裕为目标,不以牺牲和破坏生态环境、绿色资源为代价,最 术 、产业结构 、交通设施 、经济发展 、土地利 终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城镇化彼此间的和谐、稳定、可 用[17-18]等协调耦合关系等,单卓然等总结了新型城镇化的三 持续的创新发展态势,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提升土地利 大内涵、六大目标、4项重点内容、4类规划策略、六大可预见 用效率,加快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保证土地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