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武士道》有感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读《武士道》有感
读《武士道》有感
悉察
日本大思想家新渡户稻造所著的《武士道》通过较为现代化的历史观并结合穿插大量有关武士道的史料,在阐述了武士道的起源、内容和影响之余,让读者对日本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武士道》一书具备了经典的所有必备要素,是研究日本精神文化史和武士道不可绕过的一座大山。高山仰止,本人只是粗读过此书,对于写书评是深感底力不足,只能把我读此书的收益和感悟在此叙述一番,故文章起名为‘‘读《武士道》有感’’,而非‘‘《武士道》书评’’。
武士道是日本特有的传统文化,论述和研究武士道,必须对日本文化的特点要有所了解。日本的文化就像是一个洋葱头,一层比一层鲜艳,你剥开一层,就会想要剥开下一层,但是,你会发现,当你把它的表皮都剥光后,它就一无所有了。
它没有内核,不如说,它没有自己的内核。
这种说法的来源是日本自古以来的文化形成就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完全由它自己形成的文化却很少。古代日本圣德太子大化改新开始后就派出了大量的遣隋使和遣唐使,全方位地学习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从治国的经世之论,到教化百姓的孔孟之道,一直到当时中国盛行的佛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使得日本的政治机构更像是唐朝的政治机构,日本的民间文化更像是唐朝的民间文化,近代明治维新后日本又接受吸收西学,推行全面西化的的文明开化政策。
日本的文化是在多重异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会有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化内核的一说。但是,这并不是在说没有仅是扎根于日本本土的具有日本自身特色的的文化,而是恰恰相反,日本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像是相扑,艺伎,俳句,浮世绘等,只不过它们很多都是依附于或由外来的文化延伸发展出来的。
因此,日本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化内核,但是它自身文化和许多外来文化一起,沉淀于每一片洋葱表皮的每一个细胞中。
武士道便是如此,它深受孔孟儒学和佛学的影响,但同时它也深受本土神道教文化的影响,它就像是樱花一样,是日本固有的文化,是大和民族独有的文化沉淀,同富士山一道成为日本的标志,历经数百年生生不息,至今仍隐藏于每一个日本人的每一个细胞中。
武士道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其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始终与儒家文化分不开。孔子与孟子的思想,即孔孟之道,古代日本整个社会,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对其有所了解,甚至于成为日本年轻人的主要教科书以及老一辈人讨论问题时的最高权威解答,只知孔孟思想皮毛的人是不能获得世人的尊敬的。
对于重视荣誉的日本武士来说,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是不可以容忍的,他们大多学习过孔孟之道,而且这种学习不仅停留在粗浅的了解上,他们还要身体力行,在平时的生活上也要努力践行孔孟之道,培养自制修养,做到克己复礼,仁者爱人。有句日本谚语:读《论语》而不知《论语》,就是讽刺那些只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却不践行的只会读书的书生,武士最不齿于这种读书人,将之貶为蛀书虫。
同样地,王阳明的学说也深深影响着日本武士,武士认为,知识只有在经过心灵吸收,并且在品德上表现出来,才算是真正的知识。这种追求知行合一,回复本心的信念,与王阳明的心学不谋而合。王阳明心学修养了武士的心性,培养了武士对苦难甘之如饴的坚韧人格,就连新渡户稻造本人也相信,日本神道教信徒所呈现的心性,有相当程度受到王阳明学说的影响。
孔孟之道和阳明心学对于武士道而言,就犹如西塞罗论公正一般,在武士们要面临抉择时,它们就会闪闪发光,在武士心中亮起来。
儒学思想在东亚文化圈绵延千百年的生存发展,推动了整个东亚的思想文化发展,支撑了整个中华文化圈的思想根基,即使在明治维新后,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仍然主张日本的年轻人应该一手捧着《论语》,一手拿着算盘。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武士道和日本的发展,当下的国人是否更应该从儒家文化中学习吸取经验呢?
请原谅我打了个岔子,说回武士道。虽然武士道深受儒学影响,但是大多数武士都只是对儒学有过粗浅的了解,因为哲学对于处于好战的封建时期的武士而言只是完善个人品格的辅助工具,并不如政治和和军事来得重要,武士道里的仁义礼智信与儒家文化里的仁义礼智信也不尽相同,而且武士道比起儒家更强调荣耀、勇气和忠诚。
荣耀,是武士最看重的东西,值得他们花尽一生去追求和维护,生命与荣耀之间发生矛盾,武士甚至会选择切腹以明志!
那么,武士所追求的荣耀是一种什么样的荣耀呢?
荣耀说到底是世人的尊敬,要获得世人的尊敬的方法有很多,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或者谄媚奉承德高望重,权力很大的人,例如天皇或主公,通过他们的恩宠获得更大的权力和威望。
为国牺牲自己,成就大义确实可以获得他人的尊敬,但是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武士在战场上如果能通过龟缩的战术或撤退来保全性命,绝不会采取神风敢死队的肉弹幸战术。这是因为,武士道有犬死一说,他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