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浪潮》观后感:荒诞的寓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影《浪潮》观后感:荒诞的寓言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电影《浪潮》观后感:荒诞的寓言 电影《浪潮》观后感:荒诞的寓言 刘若溪 浪潮的意义 在学生们对于浪潮的感想中,有人提到浪潮让我们的生活重新变得有了意义.对于他们——所有被卷入浪潮的人——这个组织究竟有什么意义?仅限于制服、标志和问候手势吗?当然不是。无论对于学生们,还是对于文格尔老师,浪潮都有着更深的意义。 对于文格尔而言,浪潮原本只是他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行为散漫,又对纳粹独裁是否还会出现在现在的德国,以及他们是否应该为历史负责有不同的见解。两三天以后,出乎他的意料,学生们在他的组织下变成了纪律严明的团队,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也许这个时候,走到哪里都被穿着白衬衫和牛仔裤的浪潮成员尊敬地称为文格尔先生,使得他的虚荣心得到了一点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浪潮消除了学生中的攀比和拉帮结派,让他们变得更加团结了。直到被校长叫去,文格尔虽然隐约感觉有些不对劲,但仍旧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很快,开始浪潮变成了他教学生涯中最大的错误。他采取了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法,却被过激分子蒂姆的自杀打乱了计划,最终被捕入狱。 而对于蒂姆,一个很少得到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关心,总是被欺凌却不得不依附于欺凌者的,畏畏缩缩、默默无闻的男孩来说,抹消了成绩、体育、外貌的差异的人人平等的浪潮,给了他渴望已久的归属感。浪潮的活动填满了他内心的空虚,为他带来了狂妄的勇气,促使着他爬上市政府大楼印下标志。如果说其他浪潮的支持者象征着纳粹德国时期的普通日耳曼人,那么,如果浪潮继续下去,蒂姆可能会成为这个组织的领袖。他是浪潮的狂信者,为了它甘愿花时间,冒风险,甚至献出生命。蒂姆并不能代表大多数人,但大多数人的身边,大概都有和他相似的人,他们饱受委屈并因此而扭曲的内心,只是没有一个类似浪潮的契机展现出来。当蒂姆冲着自己扣动扳机时,他在故事中的地位就超越了现实中的原型罗伯特,甚至超越了文格尔,成为了电影真正的主角。 其他参与浪潮的学生,正如之前所叙述的,是被浪潮所挟裹的普通人。在一开始,他们只是出于好奇心和给老师个面子的心态加入了活动,但很快便无法抽身了。浪潮的仪式感给他们带来了归属感,而排除异己、欺负不属于浪潮的学生给了他们优越感,这两种感受不光青少年,连成年人都会为之沉迷。我想,会不会加入浪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遇,取决于学生们选了独裁政治还是无政府,就好像奥斯维辛里的普通人是虐杀他人或者被虐杀,其实只取决于他们是日耳曼人还是犹太人而已。在整齐划一的、极端的集体主义中,绝大部分人没有选择和反抗的机会。 但幸运的是,总是有极少数的人能够站出来。处于浪潮之外的几个学生,看出了浪潮只是个作恶的学生小团体,他们排外,进行校园欺凌,破坏公共秩序,并自认正确而狂热。他们差不多是唯一一群根据明确的目标而采取有意义的行动的人。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浪潮真的有意义吗?它只有形式上的要素,而没有核心的立场或诉求,也没有实际的政治、社会,甚至是学业上的目标;外面的世界并不在乎浪潮,除非他们公开做了过激的事情。事实上,它本身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只是一场荒谬的闹剧。浪潮的意义其实在浪潮之外,只有当学生们脱离狂热之后重新审视整件事才能明白。 意义与无意义——荒诞的源头 电影《浪潮》中充满了冲突。最为明显的,便是独裁与自由的冲突,即浪潮的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冲突。当观众作为局外人去看浪潮之中的学生们时,其实会感觉他们的做法很荒谬。他们单凭一起踏步,让天花板的灰落到楼下无政府主义的教室里,就能树立统一的敌人并产生优越感;他们高喊着人人平等,却没发觉自己已经不把浪潮之外的人们当成人了——或者说,人人平等,但浪潮成员比其他人更平等。反对者们与观众在立场上相似,他们冷静地批判浪潮的错误,却因为势单力薄而无法与狂热的浪潮成员们抗衡。 隐藏在深处的,是浪潮成员们内心的矛盾:他们空虚,并渴望着充实。电影用了不少的镜头表现学生们混乱的业余生活,至少有一部分学生吸大麻、泡吧喝酒、飙车、在街头涂鸦,看起来完全不像十几岁的高中生。其实青春期的少年们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再正常不过了,只是周围的环境促使着他们选择了不那么合适的方式来释放自己。但浪潮,看起来似乎是更加健康的寻求归属感的方式。问题在于,他们矫枉过正了。健康的集体主义,应该是在强调集体为重的同时,保留个人的特征,而非抹杀一切差异。他们在浪潮中所体会到的充实和意义,与从成瘾性物质中得到的没什么两样。 高度统一的想法和行动,与浪潮组织在思想层面的空虚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荒诞感。当文格尔假意鼓励浪潮成员们创造历史席卷整个德意志的时候,这种荒诞感达到了顶峰。接着,文格尔指挥学生们将反对者马尔科架上台来,要求他们对他进行人身伤害,甚至杀死他。只有当这种突破正常人底线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