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雄县中学 李占峰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是物理规律的教学,新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同时还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因此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是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是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铺垫,对此,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思维角度看,本节建立了守恒的物理思想为今后的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的学习打下了思想基础。 (二)在高考中的地位 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动量守恒定律以及牛顿运动定律是解决力学综合题的知识与方法的核心,而这类问题又常伴随着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和受力特点,是综合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关键点,所以在高考中是重要考点,所占比例约为30%。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章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动能、势能的概念,初步形成了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思想;第二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以及我们开展的创新实验设计活动,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现阶段的学生尚处于由“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过渡期,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 三、教学设计 为了使学生获得物理概念规律的同时,也获得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这节课创设、模拟和再现了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途径和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以科学研究者的身份,采用实验探究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取知识,并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虽然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发现真理的过程类似,但是二者却有很大的区别,这表现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须有教师的指导。教学进程中,教师指路,学生自己在走路的过程中发现真理,从而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线为: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讨论交流——总结规律——理论论证——应用规律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验原理方法的迁移能力。通过理论论证培养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信心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动能变化与势能变化的关系;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 六、教学难点 利用现有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动能变化与势能变化的关系;通过误差分析得出机械能守恒条件。 七、教学方法 指导探究式,教学前不让学生知道教学内容,教师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并指导学生探究,导在当导处,导在关键处。 八、学习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课题自行设计实验,自主探究规律,掌握学习研究过程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主动参与、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领悟科学思想。 九、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在物理实验室上课,四个同学一套实验设备。 十、教学程序 (一)引入环节 1、知识铺垫——复习 (1)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动能定理的内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2、概念介绍与目标明确 (1)把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本节课就研究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的关系。 (二)实验探究 1、设计方案 提供的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1个)、纸带(3条)、带夹重锤(一大一小2个)、弹簧(1个)、刻度尺(1个)、天平(1架)、光滑斜面(1个)、小车(1个)、铁架台(1个)、定滑轮(1个) 可能的设计方案: (1)重锤自由落体运动 (2)小车沿光滑斜面下滑 (3)两重锤绕过定滑轮上升下降 注:对于不能自己提出合理方案的小组,可师生共同讨论产生;出现预计之外的方案,可师生一同探讨其可行性,若可行则采用。 2、探讨实验方案可行性 由提案人阐述,其他同学提问或补充,教师总结评价。 3、学生操作实验,测量并记录数据。教师巡回指导。 4、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动能变化量略小于势能变化量。 5、分析实验误差,得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误差特点:增加的动能略小于减少的势能 分析误差产生原因:空气阻力、摩擦阻力、滑轮动能 合理的外推:在没有空气阻力、摩擦阻力及滑轮动能的条件下,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并板书: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