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豆科蔬菜病害.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豆科蔬菜病害.ppt

1、避免豆科作物连作 2、加强栽培控病措施 3、药剂防治 防 治 措 施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 * * * * * * * 豆科蔬菜病害 菜豆锈病 菜豆细菌性疫病 菜豆枯萎病 (Bean Fusarium wilt) 症  状 病  原 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 症  状 病茎维管束变褐色至暗褐色 病株下部叶片先变黄,后全部枯死,脱落。 病株根发育不良,侧根少,容易拔起。 结荚减少,豆荚背部及腹缝合线变黄褐色。 病  原 半知菌类、镰孢霉属、       尖孢镰刀菌菜豆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 phaseoli Kend. Snyd. 病  原 病菌在20~30℃生长较好,最适温度28℃ 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pH6~7 相对湿度100%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96%以下,孢子不萌发。 病 害 循 环 越冬形态: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 越冬场所:病残体、土壤和带菌肥料、种子 传播途径:灌溉水、雨水、农具、土壤、肥料或昆虫等传播,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主要途径。 侵入途径:根毛顶端、伤口 发 病 条 件  气候条件  栽培管理  品  种 防 治 措 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消毒 (3)加强栽培管理 (4)药剂防治 (5)及时清理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 菜豆锈病 (Bean rust) 症  状 病  原 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 症  状 叶片上初生很小的黄白色斑点,后逐渐扩大,呈现黄褐色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其外围常有黄晕。 症  状 发病后期或寄主接近衰老时,夏孢子堆转变为黑色的冬孢子堆,或者在叶片上长出冬孢子堆。 症  状 叶柄、茎和豆荚上的症状与叶片大致相同 病  原 担子菌门、单胞锈菌属、疣顶单胞锈菌 Uromyces appendiculatus(Pers.)Ung 病 害 循 环 病残体 担孢子 气流传播 气孔侵入 夏孢子 再侵染 环境条件不适宜 健康植株 发病植株 冬孢子(堆) 初侵染 发 病 条 件 1、气候条件    适温高湿是影响豆类发病的主要因素,气温17~27℃,相对湿度95%以上。 2、栽培管理 3、品种 防 治 措 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药剂防治 菜豆细菌性疫病 (Bean bacterial common blight) 症  状 病  原 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 症  状 幼苗染病可使子叶和幼茎出现红褐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幼苗干枯; 成株期多从中下部叶片先染病,由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向内扩展形成不规则形的褐色大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叶可很快枯死;病斑密集连片时整叶扭曲畸形或枯死,最后病叶碎裂。 症  状 茎部染病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短条斑,严重的亦可使茎蔓枯干,状似火熏烤过,绕蔓一圈后,病部以上茎蔓枯萎; 豆荚染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的褐色病斑,所结籽粒不饱满。 病  原 薄壁菌门、黄单胞杆菌属、       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phaseoli 生长适温28~32℃,致死温度50℃,pH5.7~8.4,最适pH7.3。 病 害 循 环 病菌主要在种子内、外部越冬,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 通过风雨、灌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从水孔、气孔或伤口侵入。 潜育期 2~5天 发 病 条 件 1、气候条件    24~32℃温度范围内,叶上存有水湿时最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此病发生。台风雨后病害加剧。但超过36℃时受到抑制,38℃时停止发展。 2、栽培管理 防 治 措 施  1、选用抗病品种和种子消毒  2、加强栽培管理  3、药剂防治 豇豆煤霉病 (Cowpea Pseudocercospora spot) 症  状 病  原 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 症  状 叶片染病先出现赤褐色或紫褐色病斑,扩展后成近圆形至多角形褐色病斑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