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重叠式的源流.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学报2007年第4期(总第20期) 动词重叠式的源流。 李文浩 提 要 现代汉语表示量减的动词重叠的源头是古代汉语表示量增的动词重叠(即动词重复),其 根本动因是汉语的双音化趋势。但是这种从量增到量减的转变是缓慢的,而且不具备能产性。15 世纪后受体标记系统的格式类推,表示量减的动词重叠才普遍运用。其间,一部分动量组合“V— V”在语法化过程中由于“一”的省略。直接加入到表示量减的动词重叠的队伍中。 关键词 动词重叠量增量减语法化双音化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VV”式的基本语法意义,学界一般认为是“量减”。①关于它的产生,多 数学者认为起源于动量组合“V—V”,由其脱落中间的“一”而来。但是,根据殷晓明对《元曲 选》动词重叠的考察,至少有一部分动词重叠“VV”式“另有来源”。(殷晓明2005)至于源于何 处,该文未做探讨。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表示量减的动词重叠起源于古代汉语表示量增的动词 重叠o,其根本动因是汉语的双音化趋势。但这种从量增到量减的转变是缓慢的,而且受量增 式动词重叠自身数量不多的局限,并不具备能产性。15世纪后受体标记系统的格式类推,表 示量减的动词重叠才普遍运用。其间,一部分动量组合“V—V”在语法化过程中由于“一”的 省略,直接加入到表示量减的动词重叠的队伍中。 一 双音化趋势——动词重叠从量增到量减的根本动因 坚持量减式动词重叠直接源于量增式动词重叠这一观点,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量增 和量减二者语义完全相反,为什么会发生如此逆转? 对此,李珊(2003:34~35)是这样解释的:“绵延、反复、久长是一种‘量’的观念,短时、少量 也是一种量的观念。表面上看,二者语义相反,但由于都是表示相对的量(不表示物理学上的 绝对的量),所以二者实际上也可以相通。这是短时体能孕育于绵延体之中的语义基础。”这种 解释似乎苍白了一些。而李英哲(2000)的解释是后代对“类同物复现”在认知上经过了“串行 处理”到“并行处理”的重新分析。至于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重新分析过程,李先生没有说明。 我们觉得对于动词重叠,后代确实经历了一个重新分析的过程,其动因是双音化趋势导致的动 词重叠语音形式长度的缩短。下面具体说明。 整个语言是一个系统,语音、词汇和语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一个组成部分的变 *本文初稿曾在“第四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北京,2007.8)上宣读,承蒙柯理思、洪波、陈 前瑞诸先生指正,谨致谢忱。 ·64· 汉语学报 万方数据 化有可能引起其他相关部分的连锁反应。我们觉得动词重叠从量增到量减的根本转变应该置 于双音化趋势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和推拟。 王力(1989:1~3)指出,双音化不是一个单纯的语音问题,而且还是个构词法问题,所以他 音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构词法的范围,它还对汉语的形态和句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汉语整 个语法系统改变的源动力。 吴为善(2003)贝wJ从韵律的角度分析指出,双音化在汉语语法化过程中具有“融合”与“分 化”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就本质上说,‘双音化’指的是两个音节构成基本韵律单元(音步)的 倾向。双音节韵律单元运作的结果,既有‘融合’的一面,也有‘分化’的一面。前者导致汉语双 音词的大量出现,后者导致汉语功能性成分的产生。” 早期表量增的动词重叠“VV”式,实际是两个相同单音节动词的叠加,属于短语的范畴。 在双音化趋势的作用下,这两个紧邻出现的单音节词渐趋形成一个双音节的韵律单元。那么, 这两个高频率紧邻出现的单音节词究竟走“融合”还是“分化”的道路呢? 如果“融合”,将出现重叠式复合词。事实上,现代汉语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并没有构 成新词,只是一种构形手段。可见,早期汉语中两个单音节动词重复而组成的双音节韵律单元 运作的结果,走上了“分化”的道路。而“分化”正是双音化在语法化过程中的表现。在这种“分 化”过程中,“韵律特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语义重心移动(或前或后),非重心成分 虚化并伴随语音的弱化,这就导致韵律单元的‘重音’位置也会移动。这样汉语双音节音步(即 基本韵律单元)的‘重音’模式就有两种可能(粗体为重读音节):××(重读音节在前)和×× (重读音节在后)。重读成分在前,可能导致后置成分虚化;重读成分在后,

文档评论(0)

sunach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