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继《枫桥夜泊》有感:被隐藏的死亡意象.docx

读张继《枫桥夜泊》有感:被隐藏的死亡意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张继《枫桥夜泊》有感:被隐藏的死亡意象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读张继《枫桥夜泊》有感:被隐藏的死亡意象 被隐藏的死亡意象 ——读张继《枫桥夜泊》有感 文/和光同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香港草根歌后谢安琪的年度之歌里有一句歌词谁又妄想一曲一世,让人忠心到底,我不知道别人,反正因为这首《枫桥夜泊》,我一辈子都是张继的粉丝。 月落乌啼霜满句,让人仿佛看见上弦月早早升起、半夜便已沉落。天宇间只余一片从灰到黑的各色的光影在舞动。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很多人认为霜满天的描写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但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有空里流霜不觉飞句,据我自己曾经在新疆巴音布鲁克夜游的感受,霜满天是非常写实的,只有这样漫天的流霜营造出来的意境当中蕴含的意义,才能最精准传达出诗人的感受:身外茫茫夜气中弥漫着的满天霜华,带着侵皮蚀骨的冰寒向诗人包围而来,一如诗人正在经历的现实处境。 从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我们看到: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江枫在这里并不仅仅是一种景物,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情感内涵以及它给予人的联想是丰富复杂的,这一刻,透过江枫,我们看到了诗人看到的和体验到的。而雾气茫茫的江面,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惹眼,反过来衬得夜色愈加深沉诡秘,仿佛危机四伏的战场,流霜的寒意像杀气一般袭人,星星点点的渔火不足以照亮这骇人的黑暗。 这两句的布景密度之大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月白、乌(鸦)黑、霜(另一种近乎透明的)白、江(水)绿、枫(叶)红、渔火金黄……如此丰富的颜色互相映衬、堆叠出的画面,我猜,即便是梵高亲临现场,也只能折服于造物的神奇与伟力! 而张扬着如此热烈生命活力色彩的背景声音,却是乌鸦的啼叫与夜半钟声,这活泼热辣的色彩被这凄清的声音一衬,顿时像那还未开尽却被时间急剧封印的鲜活生命,凝固成最美的标本,彰显的,唯有死亡的气息而已! 残月西沉,乌啼凄哀,霜雾漫天,不得不说,尤其直接的是乌啼——凶险、不祥、不利的预兆。这一切,仅仅只想表达愁?未免显得用力过猛了些,再联想到此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我不由得认为,诗的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所要传达的是一种由死亡引发的恐惧并因此生发的悲恸!怪不得时人评价张继诗风为比兴幽深. 从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中,如果仅仅想到枫与火在我们脑海中留下的最直接、最强烈的印象——如火如荼的热烈生命力,显然是不够的,它不由让我想到了盛唐气象。然而夜色下的枫叶不但看不出那种如火的红,倒像干涸的血迹,浮游于漆黑江面的星星渔火则让人想起荒冢坟茔的点点鬼火。 而这时,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简直就是为这样的画面配上了最佳背景和音响。隐藏在这音乐美感之下的是与死亡相关的俗世指向,城外、寺庙这样的地方,正是活人送别死人仪式中通常会有的尘世场所。 最后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将情、景、人三者汇到了一起,这丧钟难道不是为曾经的繁华盛世(开元盛世)而鸣吗?而船上的羇旅之人,目睹这一切,感受这一切,记下这一切,或许当中所蕴含的死亡意象,是在成诗之后才意识到的吧!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