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病因推断第六版.ppt
C E D ? 继发关联 如高血清胆固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清胆固醇又可产生沉积于眼睑的黄色瘤,从而导致黄色瘤与冠心病的继发关联。 如吸烟既能引起肺Ca,也能引起胃溃疡,则肺Ca与胃溃疡间有统计联系,但只是一种继发联系。 伤寒病史者痢疾发病率高于无伤寒病史者,提示伤寒病史者与以后发生痢疾相关.但是从现代医学理论上看,二者毫无相关,但二者均受公共卫生状况及个人卫生习惯的影响.因此,二者的关联也属间接(继发)关联。 关联的分类 关联 偶然关联(随机误差) 有统计学意义关联 非因果关联 (选择、测量或混杂偏倚) 因果关联 (有时间先后) 间接因果关联(间接病因) 直接因果关联(直接病因) 图 关联分类总结 关联的时间顺序 关联的强度 剂量-反应关系 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 关联的可重复性(一致性) 关联的合理性 暴露终止效应 实验证据 病因判断的标准 一个病因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或部分达到第1,2条标准(前因后果,关联强度),如果符合第5条标准(终止效应)则更好;第5,6条标准(重复性,合理性)是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 不同的研究设计与因果关系论证强度 研究设计类型 因果关系论证强度 实 验 性 研 究 随机化对照试验 强 多组时间序列试验 非等同对照试验(个体匹配) 中 非等同对照试验(群组匹配) 单组时间序列试验 无对照前后比较试验 弱 观 察 性 研 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强 历史性队列研究 队列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使用新病例) 中 横断面研究 生态学研究 弱 系列病例分析报告(无对照) 三、病因判定标准应用举例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 1.时间顺序的证据:32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0年中有11%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133例非感染者仅有0.8%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说明感染在前,发病在后。 2.关联强度的证据:90%~100%的该病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OR10;感染者11%在10年中发生该病,RR1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感染密度(每平方毫米胃粘膜感染量)高于非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卫生条件有关,在发展中国家较高(可达50%以上),该病患病率亦较高;该病19世纪患病率达最高峰,而那时卫生条件较差,推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较高;北澳大利亚某土著人群从未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没有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吸烟能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该病的危险,但非感染者或已清除感染者的危险不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性别差异,十二指肠溃疡患病率在以前男高于女,但近些年来渐趋接近,这与女性吸烟率增加有关。 3.可重复性证据:许多研究者重复得到相同结果。 4.合理性证据:幽门螺杆菌结合部位在胃窦细胞,它可随着胃窦细胞进入十二指肠,引起炎症,削弱粘膜,使其易于遭受酸的损伤。 5.终止效应的证据: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使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其效果等同于组胺受体拮抗剂;用三联抗菌治疗清除该菌后,长期溃疡复发率为零,而用组胺受体拮抗剂治疗,复发率为60%~80%。 根据以上证据,可以判定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有因果关联。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胃溃疡患者甚至无症状健康人也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而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也有关联。这再次说明“特异性”标准是无效的。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病因推断标准的第一个里程碑,由Henle(1840)首先提出,Koch后来扩展形成的 The most famous criteria by which an agent is defined as the necessary cause of a disease are the Henle-Koch postulates. * A few statisticians and epidemiologists have advocated a counterfactual definition of causation. A counterfactual statement draws a contrast between one outcome given certain conditions and another outcome given alternative conditions. For example, “if an hour ago I had taken two aspir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