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影像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基础与临床应用.DOC

基于医学影像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基础与临床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 2018 推荐奖种 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 基于医学影像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基础与临床应用 推荐单位 推荐单位:安徽省医学会 推荐意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AS相关机制及影像学评价AS病理性质和稳定性对心脑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郑穗生教授团队复制了实验性兔AS模型(含apoE基因敲除小鼠AS模型),利用多模态影像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及组织病理学方法,对AS斑块的发生、发展、稳定性及易损性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在临床应用转化上,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基于斑块特征在冠状动脉、颈动脉、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等AS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充分说明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郑穗生教授团队的项目开展使AS斑块和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技术跃入国内先进行列,处于省内领先。主要发现和结论被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同时也获得多项科研项目并发表相关论文20篇,出版涉及此项研究成果专著二部。目前已在省内外共数十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推广效果。 项目简介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脑等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像学评价AS斑块病理性质和稳定性对心脑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AS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的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内皮损伤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被认为对AS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团队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兔AS模型(含apoE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收集血清和主动脉标本,对病变动脉进行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及病理学分析,并探讨骨桥蛋白、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在动脉壁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AS形成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临床应用上,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基于斑块特征探讨冠状动脉、颈动脉、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等AS的影像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上,充分说明应用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对AS斑块成像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越来越受到关注。本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课题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并顺利通过验收。 创新点:一、项目组在兔AS早期斑块模型上的分子机制研究为国内外最早开展,是最全面研究者且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复制了实验性兔AS模型(含apoE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结果表明在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AS形成过程中,高胆固醇血症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如oxLDL激活MAPK,信号通过一系列转导进入核内,使转录因子磷酸化,促进增殖和分裂有关基因(包括MLCK)的表达,同时也激活MLCK;MLCK表达和活性增加可促进MLC的磷酸化,MLC磷酸化可引起内皮细胞向心性收缩,进而引起内皮细胞间隙增大,导致内膜通透性增加,血液中oxLDL等通过增大的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动脉壁,促进AS的发生与发展。miR1高表达导致MAPK受抑制, 进而使得MLCK的表达减弱,磷酸化的MLC降低,内皮细胞向心行收缩和通透性降低,从而阻止AS的发生。 二、国内较早应用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并通过病理对照研究探讨兔AS模型的早期影像表现:成功复制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早期AS的新西兰大白兔46只动物模型,主要应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研究兔的AS斑块,得出早期AS斑块(即脂纹和脂斑期)的CTA表现:主动脉失去周边正常的圆滑形态,呈多边形或管壁偏心性增厚,增厚的管壁呈“光晕样”环绕主动脉壁;并应用不同窗宽、窗位对照,发现窗技术的应用对AS早期斑块的显示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国内较早在临床应用影像技术对AS斑块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而评估冠状动脉、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主要针对冠状动脉和颈动脉AS斑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根据CT值可评价冠脉斑块成分,提示斑块的稳定性,得出CTA对冠心病的筛查及冠脉事件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较高价值;同时根据CT值测量强化幅度评估斑块成分,判断斑块稳定性。进一步评估颈动脉、冠状动脉斑块强化幅度与颅脑缺血性病变的相关性。 应用推广情况:1)在省内外多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2)举办了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心血管疾病诊断新进展学习班》9次,培养学员1000余人次;3)发表了20余篇有关论文、编写了二部涉及研究成果的专著,并获安徽省图书一等奖和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4)多次在全国、华东六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和全省学术年会上进行专题报告和大会交流;5)多次受邀去兄弟医院现场指导。 研究效果良好:在SCI、核心期刊包括《Int J Cardiol》、《Mol Med Rep》、《Life Sci》、《Mol Cell Biochem》、《中华医学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