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 录
出版说明
初见秦
存韩
难言
爱臣
主道
有度
二柄
扬权
八奸
十过
孤愤
说难
和氏
奸劫弑臣
亡征
三守
备内
南面
饰邪
解老
喻老
说林上
说林下
观行
安危
守道
用人
功名
大体
内储说上七术
内储说下六微
外储说左上
外储说左下
外储说右上
外储说右下
难一
难二
难三
难四
难势
问辩
问田
定法
说疑
诡使
六反
八说
八经
五蠹
显学
忠孝
人主
饬令
心度
制分
出版说明
根据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
载,韩非是韩国的宗族公子,“为人
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韩非所
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诸侯争霸、战
乱连绵的空前动荡时期,他目睹了韩
国屡次败于秦国,损兵削地,国势日
衰,便多次上书韩王,希望韩王变法
图强,但韩王均不采纳。当时有一位
叫堂谿公的人,劝韩非行礼辞让,修
行藏智,以求身全名遂,而不要设法
度以犯众怒,舍安途而行险道,但韩
非表示提倡法治,乃是“利民萌便众
庶之道也”,自己不会改变信念,便
继续宣传自己的法家思想主张,并结
合现实写下了 《孤愤》、 《说难》、
《五蠹》、 《内外储说》、 《说林》
等十余万言的著作。
韩非的著述流传到秦国,秦王嬴
政读后十分欣赏,说:“寡人得见此
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告诉秦
王说这是韩非所著之书,秦王马上进
攻韩国索要韩非。韩非到了秦国,取
得了秦王的信任,却招致了李斯的嫉
妒。韩非到了秦国后曾上书秦王应先
进攻赵国和齐国、暂缓进攻韩国,并
揭发秦王的宠臣姚贾私交诸侯,李斯
便联合姚贾一同向秦王进谗言,诬陷
韩非是韩国的奸细。秦王受蒙蔽,下
令将韩非治罪。不久,秦王悔悟,派
人去救韩非,但韩非已死于狱中。这
一年是秦王嬴政十四年 (前233),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 《先秦诸子系
年》中根据韩非和李斯同学于荀卿的
史实,假定韩非与李斯年龄相当,推
定韩非生于前281年,死时约四十八
岁。现在学术界大多采用这一结论。
韩非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他对商鞅的严刑峻法思想,申不
害的“术”治观念,慎到的“势”治学说
都有批判地继承。他肯定了商鞅
的“刑重而必”、“法不阿贵”、“任法
不任智”、“修耕战”及“告奸连坐之
法”,却批评他“无术于上”,在“术
治”方面的不足。他认为申不害虽懂
得使韩昭王用术,却“未尽于法也”,
致使韩国有“法不勤饰于官之患也”。
至于慎到则仅仅言及“势”而没有涉
及“法”和“术”。韩非清醒地认识到了
商、申、慎三人理论的长短利弊,故
能取长补短,形成了自己法、术、势
相结合的法家思想体系。
韩非的文章,收集在 《韩非子》
一书中。 《韩非子》原名 《韩子》,
至宋,因尊唐代韩愈为韩子,改称韩
非书为 《韩非子》。 《韩非子》大概
是汉代刘向整理内府图书时编集而成
的。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法
家”类著作著录“ 《韩子》五十五
篇”。梁代阮孝绪 《七录》也著录
为“ 《韩子》二十卷”,后来 《隋书·
经籍志》、 《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 《宋史·艺文
志》都著录为“ 《韩子》二十卷”。这
个著录,与今天的通行本相同。 《韩
非子》现在可知的最古的刻本为宋乾
道本,但今已不存,传世的有清张敦
仁影钞本和吴鼒嘉庆二十二年的复刻
本,清初钱曾述古堂本也是影钞宋乾
道本 (“四部丛刊”用此本)。明代最
有影响的有 《韩子迂评》本、至今仍
流传的 《道藏》本和明万历赵用贤刊
刻的“赵用贤本”,清人的本子一般都
是在此基础上的翻刻。
《韩非子》五十五篇文章,按内
容来看可分为十组。第一组包括 《五
蠹》、 《八说》、 《六反》、 《诡
使》、 《亡征》五篇,这组文章通过
细致的分析,批判了他所否定的各种
社会现象,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法治理
论。第二组包括 《奸劫弑臣》、 《说
疑》、 《爱臣》、 《八奸》、 《备
内》五篇,重点分析了奸臣篡权的各
种阴谋活动,还分析了宫廷内部潜藏
的危险。第三组包括 《孤愤》、 《说
难》、 《难言》、 《和氏》、 《人
主》、 《问田》六篇,跟韩非的政治
经历有关,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立场。
第四组包括 《八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