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卷首语】
民主法治促和谐
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国和实力长,家和万事兴;心和人气爽,
身和人无病,情和人生爱,道和人大同。
和谐是自然界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目标。然而,
如何才能达致和谐的状态?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均衡。诚如中国古代思想
家所推崇的“致中和”思想。据《礼记·中庸》的解释,“中也者,天下
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道家亦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认为“中
和”是与“太阳”和“太阴”并列且取二者之中的三种元气之一。老子说,“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因此,儒家和道家都认为“和”是至关重要的。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老子说,“圣人法天顺地,贵在守和”。“中
和”与“贵和”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
按照笔者的解读,这里讲的“中”字的含义是适中、均衡,“和”字
的含义是平和、和谐。均衡是宇宙存在的首要根基,和谐是世界发展的正
确路径;若达到均衡和谐的境界,则天地万物都能各得其所、共存共生。
简言之,“致中和”的基本思想就是要达至均衡与和谐。
自然界的存在需要均衡与和谐,人类社会的存在也需要均衡与和谐。
和谐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追求的崇高目标和理想境界,而均衡则是达致
社会和谐的基本路径。在人类社会中,个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既有利益的
冲突也有利益的竞合。前者引发竞争和对抗,后者促进共生与合作。社会
和谐并不等于说社会中没有任何冲突或矛盾,而是说这些冲突或矛盾可以
通过一定社会机制的协调而达成各方都能够接受的均衡。历史的经验证明,
民主与法治就是这种社会协调机制的最佳范式。所谓“民主”,就是以民为主,
由民做主,就是要由民众按照“多数决”的方式行使社会生活中重大事务
的决定权。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官与民的差异乃至冲突都是不可能完全避
免的,而民主的实质就是要达致官与民之间的均衡。法的基本精神是公平
正义,法的基本功能是均衡利益,因此,法治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在均衡的
基础上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笔者在此斗胆套用孔子的话:民主者,社会之大本也;法治者,社会
之达道也;致民主与法治,官民位焉,世人育焉。
何家弘
写于北京世纪城痴醒斋
主 管 山东出版集团
出 版 山东人民出版社
编 辑 《法学家茶座》编辑部
主 编 何家弘
副主编 廖 明 张君周
主编助理 杨锦璈 张 晶
责任编辑 麻素光
漫画插图 小黑孩
投稿邮箱 fxjchazuo@126.com
网 址 http://
社 址 济南市胜利大街39号
邮 编 250001
编辑部电话 0531
购书电话 0531
新浪微博 http:///u/2474079213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法学家茶座. 第36辑 / 何家弘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8
ISBN 978-7-209-06086-8
I. ①法 Ⅱ. ①何 Ⅲ. ①法学—文集 Ⅳ. ①D90-53
⋯ ⋯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29681号
山东新华印刷物流集团印刷
16开本(172×232毫米) 10印张 160千字
2012年8月第1版 2012年8月第1次印刷
定价:18.00元
目 录
|卷首语|
何家弘 民主法治促和谐 / 001
|三言拍案|
张 晶 吴英案重述 / 005
陈兴良 吴英集资诈骗案三问 / 007
周光权 刑事法官如何把“账”算清楚 / 012
刘明祥 吴英案与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存与废 / 017
|法治漫谈|
刘作翔 民主是分层次的——关于民主的三点认识 / 020
王 丽 律师文化与国家治理 / 024
冯亚东 宪政、分权与法治 / 031
乔新生 必须破除反腐败的错误思维定势 / 037
|法学札记|
陈卫东 人权保障:走出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