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刘宝存著.pdf

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刘宝存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大学是人类创造 的一种历史悠久且独特的机构,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 程 中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逐渐从社会发展舞台的边 缘走向舞台的中心,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大学理念的研究也成为高等教 育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 。大学理念涉及的内容浩如烟海,对其进行全面的 研究,非一个人或者一本书所能。因此,本书 以人才培养为视角,以历史 发展为取向,对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进行研究,阐明大学理念的理 论基础 ,并进而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理念。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近来 ,有两篇文章一直盘绕在我 的脑海 中:一篇是孟 明义先生 年发表在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杂志上的 《大学应培养作为人的人而不是 制造工具》,另一篇是杨叔子先生 年发表在 《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上 的 《是 “育人”,非 “制器”》。孟明义先生在文章中直言: “众所周知, 大学是培养人 的,但培养什么样 的人呢?作为工具 的人 ,还是作为人 的 人?两者既密不可分,又有重大区别 。迄今为止,大学主要还是在培养作 第 2 页 为工具的人即 ‘制造工具’。” 杨叔子先生则委婉地写道: “大学的主旋律 应是 ‘育人 ’,而非 ‘制器 ’,是培养高级人才 ,而非制造 高档器材 。人是 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何况是高级人才;器是物 ,物 是死呆呆的,再高级的器材,即使是高档 的智能机器人 ,也不过只能具有 人所赋予的复杂而精巧的功能或程序,其一切都不可能越过人所赋予的可 能界限性这一雷池半步。我们的教育失去 了人,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 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 两篇文章发表的时间前后相差六 年,讨论的却是一个主题 :人才培养。在今天,大学的人才培养确实存在 着严重的问题 。其实,人才培养 问题只是大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大学 目 标不明、定位不清、缺乏重心以及官本位等诸多问题无不困扰着大学。 从根本上讲,大学的困境源于迅速变革时代大学理念 的混乱 ,因为无 论在什么情况下,大学的发展都是大学理念作用于实践的结果 。从大学产 生到 世纪初 ,大学理念相对清晰而稳定,正如纽曼 ( )在 《大学的理念》一书 中所讲 ,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 知识 的场所 ,大学为教学而设,为学生而设。在这种大学理念指导下的大 学就是文理学院式 的大学 。 世 纪初 ,洪 堡 ( 创立柏林大学,其大学理念主要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以及学 术 自由,科研成为大学的重要职能,研究型大学便成为洪堡大学理念 的产 物 。从此 ,大学理念 日趋丰富,同时也拉开 了大学理念论争 的序幕 。 自 世纪 年代科尔 ( )提 出 “多元化 巨型大学 ”的 理念 ,也就是研究型大学发展最快的时期起,大学理念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混乱 。大学从一个 “目标崇高而 明确 ,精神与 目的统一的有机体 , 转变 为 “多元化 巨型大学”的城邦,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学已从社会经济发展的 边缘走向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日益 增强 ,另一方面也反 映出人们在对大学 的性质、职能等 问题认识上 的危 机 。大学越来越像一个工业部 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职能,追求越来越多 的 目标,越来越偏离人才培养这个大学赖 以存在 的最根本的职能。而且, 陈学飞主编 :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年 : ,第 页 ,教 育科学 出版社 , 杨叔子:《是“育人 ”,非“制器 ”:再谈人 文教 育 的基础地位 》 ,载 《高等教 育研 究》, 第 3 页 研究型大学采用工业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