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尤中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作者简介 尤中,云南宣威人,1927年4月14日出 生于云南省宣威县。195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 史系,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 授、教授。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 究所所长,西南古籍研究所所长,云南省高等 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云南 省志》副总纂,云南省第六届、第七届人大 常委。 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批准为中国民族史博士研究 生导师。1987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 才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89年以前,先后撰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材共七种, 并已公开出版。其中本科生教材之一 《云南民族史》,1995年获国 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同时获云南大学优秀 教学成果一等奖。硕士生教材之一 《中国西南民族史》,1989年获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博士生教材之一 《中国西南边疆变 迁史》,1992年获云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又博士生教材之 一 《中华民族发展史》,2010年获云南省社会科学荣誉奖。 此外,还公开出版了 《尤中诗文选集》 《西南民族史论集》 总 序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部承载责任与使 命的好作品,必将是一部千古不朽的立言典范,也必将是一部 历久弥新的传世教科书。千百年来特别是明代以来,许多贤人 君子和名人大家在广袤的云岭大地耕耘、思考和写作,留下了 闪光的足迹和丰厚的作品,足以飨及后进,启迪晚辈。在搜 集、遴选和整理云南明代以来学术大家、学术名家著作的基础 上,由云南宣传部门牵头推出了 《云南文库》,这一丛书的面 世诚为云南学术研究和出版界之盛事。 编纂 《云南文库》是传承云南地域文明、提高云南文化自 觉的有益尝试。“七彩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对中国乃 至世界文明都有重要影响的古人类,造就了云南文化的丰厚积 淀,从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云南文化艺术宝库。作为中华文化 圈、印度文化圈和东南亚文化圈的交汇地,云南自古以来都不 缺乏学贯中西的大师和博古通今的大家,从来都不缺乏魅力四 射的光辉著作和壮美奇绝的文化遗存。其中,许多学术作品都 凝聚了深邃的思想和超凡的智慧,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 族特色,彰显了有云南自身特点的知识谱系和学术传统。今 — 1—  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  天,我们将历史长河中的明珠拾起,用心记载云南学术史上的 灿烂篇章,正是为了守护云南优秀的地域文化,为了汲取进一 步繁荣发展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的养分和动力,进而筑牢云南文 化自信的根基。 编纂 《云南文库》是树立云南文化品牌、增强云南文化影 响力的重要举措。云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悠 久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生态文化、包容的宗 教文化,已经成为文化百花园中一枝流光溢彩、香飘四海的奇 葩。千百年来,云南学者中英奇瑰伟之士以及众多寓居云南的 外省学者念兹在兹,深植于云南沃土,扎根于传统文化,不懈 探索、勤奋撰述,留下了一批经得住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珍贵成 果。特别是抗战时期,随着西南联合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到 来,昆明一时风云际会,云集了大批我国现代学术史上开宗立 派的学术大师和著名专家,云南成为当时中国学术中心之一, 诞生了大批学术经典。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学术研究取得很大 进展,研究队伍空前壮大,学科建设卓有成效,学术成果日益 丰硕,推出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学术精品。近年来,《云南史 料丛刊》《云南丛书》等一批历史文献和地方文献丛书相继刊 印,云南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今天,我们隆重推 出 《云南文库》,就是要为更多的人了解云南、熟悉云南、研 究云南搭建一个平台和载体,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 设、文史学术研究等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为在更广领域传播 云南文化、打造云南品牌、增强云南软实力创造更好条件。 编纂 《云南文库》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 途径。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要用健康高雅的艺术、用智慧明辨 的思想、用善良温厚的德行启迪人、引导人。编纂 《云南文 — 2—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