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绵高速地震安评报告.doc,许可证号震地安证甲字第003号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〇年七月《...
精品文档 知识共享!
精品文档 知识共享!
许可证号
震地安证甲字第003号
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〇年七月
《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评 审 意 见
四川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审专家(专家名单附后)对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进行了评审。在认真审阅报告的基础上,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并就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质询,项目组进行了答辩。评审专家组经讨论,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1.项目组系统地收集了区域范围内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对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
2.项目组通过野外地震地质、地貌调查,以及室内年代测定等手段,对近场范围内的地质与构造及其新构造运动特征进行了评价。
3.收集整理了研究区及其附近地区对工程场地具一定影响的历史地震资料,评价了历史地震对工程场地的影响烈度。
4.项目组通过收集和调查地质灾害和水文地质等资料,对场地进行了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5. 在区域和近场地震构造环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在工程场地周围大于150km的区域划分出长江中游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共115个不同震级上限的潜在震源区,统计、转换得到了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对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太华山隧道、毛家山隧道、王家山隧道、木座1号隧道和黄土梁隧道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5%、2%和1%的地震烈度值和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水平加速度反应谱进行了计算;
6.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评价了场地工程地震条件,最终给出了太华山隧道、毛家山隧道、王家山隧道、木座1号隧道和黄土梁隧道场地在上述不同风险水平下的基岩设计水平峰值加速度、加速度反应谱和时程。
该报告技术思路正确,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资料丰富、翔实,论述充分,结论可信。专家组一致同意该报告通过评审。
四川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
主任:
二
《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评审专家名单
姓 名
单 位
职务(职称)
签 名
程 万 正
四 川 省 地 震 局
研 究 员
黄 兴 建
四 川 省 地 震 局
研 究 员
裴 锡 瑜
四 川 省 地 震 局
调研员、高工
易 桂 喜
四 川 省 地 震 局
研 究 员
张 耀 国
四 川 省 地 震 局
研 究 员
张 永 久
四 川 省 地 震 局
副 研 究 员
龚 宇
四 川 省 地 震 局
高级工程师
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项目委托单位: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项目承担单位: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负责人:何玉林 叶友清
项目组成员:何玉林(国家一级地震安评师 副研究员)
叶友清(国家一级地震安评师 高级工程师)
黎小刚(国家一级地震安评师 高级工程师)
何 强(国家一级地震安评师 高级工程师)
周荣军(国家一级地震安评师 教授级高工)
雷建成(国家一级地震安评师 教授级高工)
钟国平(工程师) 蒲晓虹(高级工程师)
亢川川(助 工) 刘玉法(助 工)
李建亮(助 工) 王世元(助 工)
黄 伟(工程师) 戈天勇(工程师)
梁明剑(助 工)
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266777447 前 言 PAGEREF _Toc266777447 \h - 1 -
HYPERLINK \l _Toc266777448 第一章 总体技术思路 PAGEREF _Toc266777448 \h - 4 -
HYPERLINK \l _Toc266777449 第二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 PAGEREF _Toc266777449 \h - 5 -
HYPERLINK \l _Toc266777450 第一节 区域地震目录的建立与资料概况 PAGEREF _Toc266777450 \h - 5 -
HYPERLINK \l _Toc266777451 第二节 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震区(带)划分 PAGEREF _Toc266777451 \h - 10 -
HYPERLINK \l _Toc266777452 第三节 地震活动的时间进程分析与未来地震趋势估计 PAGEREF _Toc266777452 \h - 15 -
HYPERLINK \l _Toc266777453 第四节 地震震源机制解及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