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PAGE / NUMPAGES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水稻“3414”配方施肥法肥料效应研究-农学论文
水稻“3414”配方施肥法肥料效应研究
周景飞1,张晓明2
(1.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2.黄冈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北 黄冈 438000)
摘要:研究了“3414”配方施肥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地影响,以及施用氮磷钾肥地肥料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配方施肥处理地农艺性状与产量均有所提高.在14个处理中,N2P2K2处理地水稻综合性状表现最优,稻谷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量为9 000 kg.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每公顷最佳施肥量为氮肥210 kg、磷肥81 kg、钾肥131 kg.根据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施肥经验,建议水稻每公顷施肥量为氮肥210~222 kg、磷肥81~106 kg、钾肥131~213 kg.
关键词 :水稻;“3414”配方施肥;肥料效应
中图分类号:S1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6-387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6.010
收稿日期:2015-04-23
作者简介:周景飞(1957-),男,湖北鄂州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电话)18971703488(电子信箱)yanyanjiang163@126.com.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确定不同区域土壤、气候、作物条件下肥料地适宜用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地途径[1].为探讨黄冈市中等肥力土壤上水稻作物肥料效应,2014年开展了水稻“3414”肥料效应地试验研究,为土壤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黄冈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土壤为水稻土沙泥田,质地中壤.有机质20.5 g/kg,碱解氮100.6 mg/kg,有效磷13.2 mg/kg,速效钾95.0 mg/kg,pH 7.6.
供试水稻品种黄华粘,供试肥料为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 12%),氯化钾(含K2O 60%).
1.2 试验方法
采用“3414”设计方案,共14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在调查农户习惯施肥地基础上,结合本地土壤肥力状况与水稻需肥特点,设计出区域最佳施肥水平[2](“2施肥水平”,即N=180 kg/hm2,P2O5=60 kg/hm2,K2O=90 kg/hm2,以下简称最佳水平处理),再根据最佳水平处理计算出其他处理肥料用量.区间田埂采用薄膜包裹,防止渗漏.不同处理地基肥和追肥地用量情况见表1.
1.3 施肥方法
基肥:氮肥50%作基肥,磷肥、钾肥、锌肥(七水硫酸锌15 kg/hm2)全部作基肥,施肥方法为全层基施;追肥:氮肥20%作返青分蘖肥,在插秧后7 d施用;30%作穗肥,在幼穗分化期施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地影响
表2为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地影响,由表2可知,肥料配方不同,水稻经济性状表现出差异[3].14个处理中,不施肥处理(N0P0K0)地水稻经济综合性状最差,而最佳水平处理(N2P2K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从氮因子4个处理看,穗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株高均表现出随着氮肥用量地增加而增加地趋势;磷因子4个处理结果,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株高、每穗实粒数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则无一致变化地趋势;钾因子4个处理结果,株高、每穗实粒数均表现出随着钾肥用量地增加而增加地趋势,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长和千粒重则无一致变化趋势.
2.2 不同施肥处理稻谷产量实收结果
表3为试验小区稻谷实收产量.增钾处理(N2P2K3)产量较高,为18.3 kg;不施肥处理(N0P0K0)产量最低,为6.8 kg,其产量为最佳水平处理(N2P2K2)产量地37.2%.由表3可见,虽然增钾处理稻谷产量最高,但与最佳水平处理(N2P2K2)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2.3 不同施肥处理肥料效应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不施氮区(N0P2K2)产量占最佳水平处理产量地52.2%,不施磷区(N2P0K2)产量占最佳处理产量地95.6%,不施钾区(N2P2K0)产量占最佳水平处理产量地94.4%,说明本地氮是限制产量地主要因子,其次是钾,最后才是磷.也就是说,施用氮肥增产效应最明显,钾肥次之,第三是磷肥[4].
2.4 施肥模型建立与肥料用量确定
2.4.1 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氮磷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