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基层领导干部法治精神的培养——以十八.pptVIP

2019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基层领导干部法治精神的培养——以十八.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基层领导干部法治精神的培养 ——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要根据;前言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出台的当代背景 二、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核心精神、原则、任务与法治环节 三、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法治精神与法治素养 四、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培养:如何养成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五、依法行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落实与评估方法 ——量化法治:法治评估指数的设计与评估 结语;前言;;5、要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深化改革。而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强调立法先行的法治观念?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改革要立法先行,即任何重大变革,必须立法先行。法治是改革的引导,也是改革的保障。从国内来看,此轮改革与30多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相比,在价值理念上有明显差异,比如,以往更强调效率优先,此轮则强调公平是根本,法治如何确保实现这一价值,需要法理反思; 6、从国际社会的经验来看,良好的法治意识需要培养,更需要平时的法治评估与监督。所以作为评价标准与尺度的法治指数或指标,中国已经开始依自己的国情开展法治评估的实践。国际社会的法治评估一般是从政府与社会、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角度展开的。这一点对我国基层社会的治理创新的法治化有很大启示。 目前,湖北省委已出台规定开展领导干部法治绩效考核,对我们而言,也并不遥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主要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现现代化;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出台的当代背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代背景;(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背景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早期表述;1997 :十五大“两个一百年”目标;(二)依法治国观念的当代发展;;1、十五大报告论依法治国;2、十六大报告论依法治国;3、十七大报告论依法治国;4、十八大报告论依法治国;5、十八届三中全会;(三)36年来法治足迹扫描;;2、司法中的标志性案件;孙志刚事件:引发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佘祥林冤案;3、思想领域标志性事件:法治思想视角;(四)检视法治发展的其他视角:评估与指标;二、准确理解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核心精神、原则、任务与法治环节 (总目标、任务与四大格局);二、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一)总目标、原则与总任务解读;2、总方针与总原则;3、七大总任务;(二)直面中国问题,明确法治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三)准确把握四中全会精神:中国法治模式、观念与内涵的几大转变;(三)四中全会中的法治要素与法治纲领;1、科学立法纲领;第二板块 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2、严格执法纲领;第二板块 基本格局 严格执法;3、公正司法纲领;第二板块 基本格局 公正司法;4、全民守法、普遍守法纲领;第二板块 基本格局 全民守法;三、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法治精神与法治素养 ? (一)一般法治定义 (二)中外经典的法治理论或定义 (三)现代法治的核心精神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现代法治的一般定义:; (二)中外经典的法治理论与定义;;;汉唐宋明外法内儒:海瑞定理;;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包括法治优于人治、法律权威和良法之治三个方面,但缺少对权力进行限制这一更核心的要求。 事实上,法治概念应当包括法律至上、普遍守法、良法之治、对权力限制,以及民主参与的过程,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法治实质内涵的丧失,违背法治的要求。 小结 法治应该是: 经过民主协商而制订、平衡各方利益、体现权利(人权)保护和权力限制要求的善良法律获得普遍遵守,任何人、组织和国家都不得例外;3、《德里宣言》(1959)归纳的法治原则;4、尼克松的老师:富勒(Fuller)《法律的道德性》(1964)归纳的法治原则:实质主义法治观 (1)法律的一般性(Generality)(包括有章可循;法律规定能适用一般人;同样情况同样待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法律的公布(只有公布后才能为人们所知晓,才能据之惩罚违法行为。)(3)法律的适用不溯及既往。(4)法律的明确性(不能模糊不清和支离破碎)。(5)避免法律中的矛盾(在逻辑上不能自相矛盾)。(6)法律不应要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否则或者对不执行者的惩罚陷于不义,或者因不惩罚使法律失去权威。(7)法律的稳定性。(8)官方行为和法律的一致性(违反这一原则的有对法律的错误解释,使人难以接近法院,不注意维护法律制度的完整性,贿赂,偏见,漠不关心,愚蠢以及争权夺利等)。 ;当代经典法治定义;经典法治定义;(三)现代法治坚持的核心精神与原则;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正执法、司法的四大原则,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四、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培养: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养成 (现代社会治理需要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与方式的能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