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元复合阻燃聚碳酸酯的研究
刘述梅 叶华 梁广财 蒋智杰 庞纯 赵建青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广州,510640
关键词:聚碳酸酯 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 复合阻燃 炭层分析
聚碳酸酯( PC)的阻燃改性一直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卤系、磷系阻燃剂会严重
损害PC 的冲击强度和电性能等,同时还造成环境污染。有机硅阻燃剂具有高效、
无毒、低烟的特点,在用于PC 时与其它阻燃剂复配效果更好。本文以自合成的聚
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微粉(PAPSQ )与极少量的另一阻燃剂(SNN )和防滴落
剂复合阻燃改性PC ,采用氧指数法和垂直燃烧法研究了PC 的极限氧指数(LOI )、
阻燃等级随PAPSQ 用量变化的关系,发现PAPSQ 为0.2 %时,PC 的LOI 达到36.2
% ,阻燃等级为UL94 V-0, PAPSQ 增加到0.8 %时,PC 的LOI 达到38.5 %,阻燃
作用十分明显。通过 TG 分析和对燃烧炭层的FTIR 分析,发现阻燃剂的复合使用
提高了 PC 的起始热降解温度,并通过改变PC 的热降解途径,使降解产物交联生
成坚硬的炭层而起到阻燃作用。
多元复合体系阻燃聚碳酸酯的研究
刘述梅 叶华 梁广财 蒋智杰 庞纯 赵建青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广州,510640
聚碳酸酯( PC)是一种具有综合均衡的力学、透光、电气及耐热性能,特别以
优异的冲击强度和耐蠕变性著称的工程塑料。但PC 本身可燃,并且会滴下热熔体,
引起附近的材料着火,因此其阻燃改性十分重要。目前较常采用十溴二苯醚、四
溴双酚A 、含溴碳酸酯齐聚物等卤系阻燃剂,但往往用量大且严重损害PC 的冲击
强度和电性能等,同时还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无卤系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有机
[1]
硅阻燃剂是一类新型的高效、无毒、低烟阻燃剂 ,聚硅氧烷与聚碳酸酯的嵌段共
[2]
聚物、无规共聚物阻燃PC 的报道较多 ,但工艺复杂,价格昂贵,添加型有机硅
阻燃剂依然更受青睐。不同阻燃剂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大幅度减少用量,增加效果,
[3] [4]
有机硅与金属铂 ,硅-卤 协同阻燃有研究报道,但与其它阻燃剂协同阻燃PC 的
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自合成的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微粉(PAPSQ )与另一
阻燃剂(SNN)和极少量的防滴落剂(ADR )复合阻燃改性PC ,用LOI 法和垂直
燃烧法对PC 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
在加入防滴落剂和0.1 % 的SNN 的情况下,PC 的极限氧指数(LOI)、 阻燃性
能、力学性能随PAPSQ 加入量的变化列于表1。从表可知少量的ADR 、PAPSQ 对
PC 阻燃不明显,SNN 可小幅度地提高其LOI 。减少SNN 的量与PAPSQ 复合使用,
PC 的LOI 随PAPSQ 的增加而增大,在0.2 %时PC 的LOI 为36.2 %,达UL94 V-0
级,在0.8 %时LOI 达到最大值38.5 %,后随PAPSQ 的进一步增加,PC 的LOI
及阻燃性能有所下降, 用量达到4 %时阻燃效果变差。另外过多增加SNN 的量反
而降低PC 的LOI。在PAPSQ 加入量小于0.4 %时,对PC 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有机硅是通过燃烧时迁移至表面,生成含有-Si-O-键和(或)-Si-C-键的隔氧
保护层来阻燃的[5] ,SNN 是通过改变PC 的热降解途径形成炭层而阻燃的。对比SA1,
SA4,SA9 三种PC 极限氧指数下燃烧样条的炭层的FTIR (如图1),尽管主要吸收
-1
峰位置基本相同,但仔细研究发现1778 cm (ν )峰随SNN,SNN+PAPSQ 的加入
C=O
-1 [6] -1
变弱,但其 1740 cm 肩峰逐渐凸现,此为芳香酯的 νC=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空间观测差异的地面气温资料质量控制算法研究-地球物理学报.PDF
- 基于等效光幕亮度理论的隧道入口段亮度计算方法-OpenRepository.PDF
- 基于离散元的玉米种子颗粒模型种间接触参数标定-IngentaConnect.PDF
- 基于粘弹本构的水辅注塑充填过程的仿真分析.PDF
- 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对冰鲜鸡肉和解冻鸡肉的鉴别-食品科学.PDF
- 基于空间谱的玉米叶片铜铅污染区分及程度监测-光谱学与光谱分析.PDF
- 基于聚苯胺纳米纤维复合膜界面构建电化学细胞传感器及其-分析化学.PDF
- 基于聚酰亚胺的电容式湿度传感元件的研制-兰州交通大学学报.PDF
- 基于能量平衡的配电网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探究-电力系统自动化.PDF
- 基于能量密度的自解耦互相关成像条件-地球物理学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