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它—蛇、求—裘、受—授、奉—捧、舍—捨、采—採、禽—擒、臭—嗅、者—煮、亨—烹、然—燃、益—溢、居—踞、云—雲、厭—餍、州——洲、莫—暮、责—债、其——箕、内—纳、無—舞、暴—曝、原—源、要—腰 要,《说文》:“身中也。”如《墨子·兼爱》:“昔楚灵王好士细要。” 上述几类字都是在古字的基础上加个形符,遂形成形声字。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古文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的形符或者对古文的笔划稍作改造,如“没—殁”、“徇—殉”、“振—赈”、“被—披”、“赴—讣”、“陈—阵”、“说—悦”、“大—太”、“小—少”、“母—毋”、“巳—已”、“刀—刁”等。 与古字的形体完全没有关系,为今字完全新造的情形也有,如“亦—腋”、“蘇—甦”、“要—邀”、“麤—粗”等。 三、异体字 异体字是形体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从汉字和词的对应关系看,异体字就是表示同一个词的几个不同的字形,即异形同词。 异体字的产生是由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广大群众共同创造的,彼此各不相谋,异体字在所难免,尤其在文字初创时期,异体字更会大量涌现。 如在甲骨文中,“龍”有36种写法,“虎”有48种写法,“鹿”有49种写法,“馬”有50种写法(参见孙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 金文中,“壽”有141种写法!“彝”有201种写法!!(参见容庚编《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 许慎《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另收重文1163个,约占总字数的十分之一,重文就是异体字。 清代编纂的《康熙字典》收字近五万,其中约三分之一是异体字。 1956年1月,中央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共收异体字1865个,选用810个,废除1055个。 1964年5月,又编制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印刷上通用的汉字6196个,作为统一铅字字形的范本。 课下作业(10月11日交) 查阅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孙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刘钊等《新甲骨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容庚编《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陈初生编《金文常见字典》(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等工具书,抄写甲骨文“龍”、“虎”、“鹿”、“馬”及金文“壽”、“彝”等字各8种以上的字形。 暖—煖 猫—貓 磚—甎 睹—覩 猪—豬 嘩—譁 瓶—缾 悴—顇 歡—懽 (形符不同) 綫—線 蚓—螾 猿—猨 綉—繡 褲—袴 饋—餽 泄—洩 笋—筍 梅—楳 婦—媍 (声符不同) 古代汉语中字与词的关系 《古代汉语教程》 第一章第四节、第五节 本课程网址: /201819 纲要: 一、通假 二、假借 三、异体字 四、同形字 五、繁简字 一、通假 所谓古音通假,是指古书中(主要是先秦两汉时期的古籍)音同或音近的字之间的通用或假借。 假借是六书之一(详后),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虽然假借不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那样直接造出新字来,但许多新字是通过本无其字的假借间接造成的。 假借和通假的区别是:假借指造字的、本无其字的假借,通假则指用字的、本有其字的假借。 一般所谓通假字的产生,纯粹是因为两个字的声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毫不相干。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啎”写成“寤”,“率”写成“帅”,“赐”写成“锡”。 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清·王引之《经义述闻》) 如果说语言中的某个词因为没有相应的书面形式来表示(本无其字),于是就借用与之同音的某个书面符号来代替(假借)尚可理解的话,那么为什么在某个词已有现成的书面形式(本有其字)的情况下,还要弃之不用,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书面形式来代替就有点让人费解。 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乡,同言异字,同字异言,于兹遂生矣。(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序录·条例》引郑玄语) 将通假字产生的原因归为书写者临时写不出该用的字,于是就用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而在选用音同、音近字时,又以书写者本人的方言为标准,这固然有合理之处,但若完全把通假字视为偶然的、个人的笔误,也不可取。因为在古籍中,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对应关系已经基本固定,存在约定俗成的一面,因而通假字作为先秦两汉时期的一个历史现象,具有社会性的一面。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诗经·豳风·七月》) “蚤”通“早”,不只见于《诗经》,在《左传》、《孟子》中也见使用,可见“蚤”通“早”在上古已经约定俗成,为社会所公认了。 通假字容易使人误入“望文生义”的歧途,产生“以文害义”的不良后果,这是需要注意的。 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杜预注:“寤寐而庄公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铁路通信工(技师)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党建与银行业务综合知识试卷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女性健康食品饮料趋势报告.pdf VIP
- 智能化工程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 中国行业标准 YC/T 590-2021卷烟工业企业设备综合效率测评导则.pdf
- 铁路通信工(初级)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高清版)B-T 18380.12-202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pdf VIP
- 化妆品包材行业基础知识.pdf VIP
- 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承诺及质量保障措施.doc VIP
- 化验工题库.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