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步:确定路线 沿CA线上山,再沿AB线下山。 设计理由:CA线等高线密集,坡陡难爬,但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可挑战翻山越岭;AB线等高线稀疏,坡缓易爬,可较轻松的欣赏沿线风光。 CA线等高线密集,坡陡危险,应注意安全。 1.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号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乙山顶与A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甲山顶在乙山顶的 方向。 (4)从A点或B点出发,更容易攀登到乙山顶的是 。 原因是 。 山峰 鞍部 山谷 山脊 峭壁|陡崖 460 西南 A 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起伏越和缓 3)、A和F两山坡较为缓和的是 。 4)、山顶甲海拔高度在 米以上,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 5)、地形部位D是 ;B是 ,B附近一般会有 。 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写出该图的比例尺: (1)数字式: (2)文字式: 2)、在这幅地图上的定向准则是 。 1:5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A 600 500 峭壁|陡崖 山谷 河流 * * * * * * * * * * * * * * * * * * 容纳万水千山, 胸怀五湖四海, 藏下中外名城, 浑身绚丽多彩。 交通图 了解一个地区的交通路线分布情况 政区图 了解各行政区域在该地区 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旅游图 了解风景点的分布情况 城区图 了解各建筑物,单位社区在 某一城市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土地利用图 了解土地利用情况 地形图 了解山川、河流、高山、海洋、平原 等地形的分布情况。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1、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 (1)海拔: (2)相对高度: 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绝对高度) (3)等高线: 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第一步:学习阅读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2、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的 制 作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3、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有何特点? (2)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有何特点? (3)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等高线稀疏 缓坡 等高线密集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 只适用于同一幅图中。 200 1100 相等 1150 600 600 550 550 乙 和缓|小|平缓 甲 陡峭|大|陡峻 从登山出发点出发,A、B、C三条线路: (1) 距离最短的是 ; (2) 最省力的是 ; (3) 既近又安全的是 。 A B C A B C 山顶 山顶 鞍部 陡崖 山顶 山谷 山谷 山脊 鞍部 4、常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山顶(高低) 盆地(洼地)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 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 山 脊 山 谷 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 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 鞍 部 两组闭合等高线之间 陡崖(悬崖) 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 高地(山峰): 等高线中间 高四周低呈 封闭曲线处 ,用▲表示 。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山脊线也称分水线。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山谷线也称集水线。 鞍部: 两组闭合等高线之间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 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成锯齿状。 (可能有河流经过,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 (山顶的高度范围:300﹤x ≤ 400) 1、高地(山峰):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呈封闭曲线处。 2、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4、鞍部:两个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 5、峭壁|陡崖:等高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找回培训课件的主体.ppt
-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pptx
-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设计.pptx
- 中国传统建筑力和美.ppt
- 中国古代传统纹样-额.ppt
- 中国红剪纸风格动态课件.ppt
- 中国建筑史第六章.ppt
- 中国建筑史第七章.ppt
- 中国十大传世绘画名作赏析.ppt
- 中原-团队协作培训-54课件.ppt
- 2025年垂直帘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南昌市五年级科学期中模拟试卷.doc
- 2025年LED驱动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脉冲式安全阀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降三高食品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生物反馈治疗仪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网站维护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传动用普通V带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FPC外型切割机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油田污泥处置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