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预防.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预防.ppt

DVT治疗 5.溶栓疗法: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和纤维蛋白溶酶. 尿激酶 滴注,第一天NS100ml+50万U尿激酶静滴,一天一次或一天两次,第二天同第一天,以后依据病情依次递减,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d,亦给予低分子肝素40mg 皮下注射. DVT治疗 6.介入治疗 随着介入治疗的越来越成熟,导管溶栓治疗现已被广泛的推广 2006年美国FDA推荐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PMT 药物一机械联合血栓切除术(pharmac0mechanical thrombectomy) DVT治疗 7.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德国贝朗公司 VenaTechTMLP滤器 下腔静脉滤器适应症: 1.有PE风险却不能进行抗凝治疗者,包括严重出血倾向、抗凝治疗禁忌的患者。 2.抗凝治疗效果差,如抗凝治疗同时血栓继续增大或同时反复发作PE。 3.静脉内(如下腔静脉、髂静脉)有长段浮动的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首先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行下腔静脉造影,明确肾静脉开口位置及测量下腔静脉横径。选择合适的滤器经输送器送至下腔静脉,使其上端位于肾静脉开口以下0.5~1cm处,固定、回撤鞘管至滤器释放 防治策略 术前筛选未发现DVT的患者 入院时即应用利伐沙班或低分子肝素预防DVT 远端血栓 低分子肝素,术后第二天起予巴曲酶溶栓治疗 不能马上手术的患者,先予巴曲酶溶栓治疗,再予应用低分子肝素 近端血栓或混合血栓 术前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溶栓+低分子肝素 溶栓治疗 克栓酶 10mg 第一天 患侧足背静脉注入 巴曲酶 5mg 第三、五天 静脉用药 共两次 低分子肝素40mg (克赛) 每天一次皮下注射 介入治疗 男性,84岁,股骨颈骨折 术前血管超声及造影证实DVT 彩超见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总 结 1.DVT在我们临床工作中无处不在。 2.DVT存在着严重的医疗风险,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重大隐患。 3.只要我们重视,绝大多数DVT是可以预防的。 DVT 来了!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我们在1998年前的观念也是如此。1998年,由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和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开展的骨科大手术(以髋、膝关节置换为主)VTE流行病学和预防多中心研究发现,中国人骨科大手术后VTE发生率高、与欧美等国家发病率相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9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余楠生教授2005年以及邱贵兴在2006年所做的研究也一致表明,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与欧美国家接近。在研究中发现,与未进行预防相比,低分子肝素组患者尽管仍会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但其发生率已显著低于前者。 * * 1856年,维科(Virchow)把预测血栓形成的因素假想成一个三角。Virchow’s三角描述了促进血栓形成的三个病理因素: 血管壁异常(内皮损伤) 血流异常(循环淤滞) 凝血因子异常(高凝状态) 不同的危险因素不同程度地导致VTE的发生。 In 1856, Virchow postulated a triad of conditions that predispose to thrombus formation.1 Virchow’s triad describes three abnormalities that promote thrombus formation:2 abnormalities in the blood vessel wall (endothelial injury) abnormalities in blood flow (circulatory stasis) abnormalities in blood clotting components (hypercoagulable state). Various risk factors contribute to a different ext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VTE. References 1. Virchow R, ed. Gesammelte Abhandlungun zur Wissenschaftichen Medicin. Von Meidinger Sohn, F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