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报告材料(汉武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 文档 郝斌中学 803 张钧益 一、关于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 汉武帝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因此留下负面评价。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下罪己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二、汉武帝东巡概况 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元封元年( HYPERLINK /item/%E5%85%AC%E5%85%83%E5%89%8D110%E5%B9%B4 \t _blank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泰山行封禅大礼,听信一些方士“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的鼓惑,“乃复东至海”,以“望冀遇蓬莱”。所希望见到的“蓬莱”仙山在山东海边没有“遇”到,其“并海”(并为沿之意)而“北至碣石”,沿着海边一直来到有“神岳”盛名的 HYPERLINK /item/%E7%A2%A3%E7%9F%B3%E5%B1%B1 \t _blank 碣石山祭神求仙。汉武帝此行碣石,使碣石山一带沿海地区的求仙活动在时隔百年之后死灰复燃。而他搞的求仙活动,比秦始皇要热闹许多,如召鬼神、炼丹沙、候神等,各种名堂数不胜数,而且动辄就入海求“蓬莱”,指山说封禅。当时,为了迎合他祀神求仙,“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为此,碣石山一带又留下不少祀神求仙的各种各样的建筑。在碣石山南麓,迄今存有汉武帝行宫的遗迹,1958年在修建位于昌黎县城的西山东坡原二中( HYPERLINK /item/%E6%98%8C%E9%BB%8E%E4%B8%80%E4%B8%AD \t _blank 昌黎一中)校园操场时,曾出土了大量“千秋万岁”瓦当和大型汉瓦,其地当为汉武帝来碣石山时驻跸的行宫所在地。 在碣石山,刘彻也像秦始皇一样,进行了刻石纪功活动。对此, HYPERLINK /item/%E9%83%A6%E9%81%93%E5%85%83 \t _blank 郦道元的《水经注·濡水》有明确记述:“濡水( HYPERLINK /item/%E6%BB%A6%E6%B2%B3 \t _blank 滦河)又东南至 HYPERLINK /item/%E7%B5%AB%E5%8E%BF \t _blank 絫县碣石山……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絫县为昌黎在西汉时的县名,坐落在昌黎县城之北的碣石山主峰仙台顶之所以又名“ HYPERLINK /item/%E6%B1%89%E6%AD%A6%E5%8F%B0 \t _blank 汉武台”,当以“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得称。“汉武台”,极可能为碣石山主峰最古的专有名称。 汉武帝晚年曾经三次巡幸琅琊(包括琅琊郡所属不其县)。元封五年(前106)年末,武帝南巡,次年初由长江口浮海北至琅琊,直到三月才离开。太始三年(前94),武帝再幸琅琊。太始四年(前93)夏四月,汉武帝巡幸不其,在女姑山建太乙仙人祠和明堂。太乙(泰一)是楚人祭祀的至高无上的大神,原只有京城甘泉宫一座太乙祠庙,而不其县太乙仙人祠,则是武帝在京城之外修建的唯一一处太乙祠庙。汉武帝还在琅琊交门宫祭祀蓬莱仙人,登琅琊台观沧海。 三、汉武帝东巡原因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期间,对琅琊台港湾情有独钟,数次光顾流连。 汉武帝自元封元年(前110)至征和四年(前89)曾七次巡幸山东半岛,六抵沿海。史书明确记载的至少两次抵琅琊台港,即前106年、前89年。 就中国历史上封建帝王而言,数次到琅琊巡视的也仅有秦始皇和汉武帝二人。且二人都是开疆扩土、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辞劳苦,跋涉数千里巡游山东沿海?翻阅前人著述,多解释为寻求海外长生不死之仙药。此种说法,自有道理。然将全部原因归咎于此说,尚不全面。还应将秦始皇、汉武帝东巡琅琊等山东沿海地区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去分析考察,才能更完善地反映出两位杰出帝王东巡之原因。 汉武帝东巡山东沿海,首先与当时山东地区政治形势有关

文档评论(0)

linlin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