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总结:修辞手法.ppt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总结:修辞手法.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七  第2讲 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的9种修辞手法? ???????????? 2、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 1、常用修辞手法的类别及作用? 2、比喻和比拟、借代与借喻的不同点 【教学难点】常用修辞手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1、比拟 (1)比拟的定义: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 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2)比拟的形式: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 物化”。 种类 释义 例句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 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让 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 能活动,让有生命的事物好像 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 在水底招摇。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此物 当作彼物来描写。 他见围观的人越来越 多,赶紧夹着尾巴灰溜 溜地逃走了。 (3)比拟的种类 典题示例 (2015 年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剖析:A 项,采用拟人修辞,将“东风”人格化;C 项, 亦采用拟人修辞,将“芍药”“蔷薇”人格化,说“芍药”“有 情”“含春泪”,说“蔷薇”“无力”“卧晓枝”;D 项,也 是采用拟人修辞,将“南风”人格化,说“南风”是自己的“旧 相识”,说它“偷开门户”“翻书”。B 项,是对仗工整的诗 句,不含比拟修辞。 答案:B 熟悉九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一般修辞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 冗繁为简洁。 比拟:化物为人(或“化人为物”“化彼为此”),亲切自 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借代:突出本质特征,增强形象性,简洁精练,形象突出, 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 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 强劲,抒情强烈。 反复: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使诗文句式整齐有序, 文章起伏回荡,充满语言美。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情感,加深印象。 [几种易混修辞手法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 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 系。 例 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 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 1 把“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 似点;例 2 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 所以,例 1 是比喻,例 2 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 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 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 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 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 3 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 4 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 3 是比喻, 例 4 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 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 行为状态。 例 3 和例 4 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2.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 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 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 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 1 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 2 是借代,只出现 借体“龙井”。 (2)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 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 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 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 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③借喻可 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 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 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 国。” 例 3 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个句子可改为明喻: 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例 4 是借代,以“解放军”代 “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