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燕燕》的意象内涵和章法结构探析.docVIP

《诗经燕燕》的意象内涵和章法结构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5 《詩經?邶風?燕燕》之意象內涵和章法結構探析 前言 〈邶風?燕燕〉一詩是《詩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歷來研究者對於這首詩的關注重點幾乎都放在送者與被送者到底是誰而詳加考證 林葉連於〈試論〈邶風?燕燕〉的主旨〉一文中,曾歸納歷代對於此詩的送者與被送者研究,文中共整理出十一種不同的論點,分別是:「一、衛莊姜送歸妾說。二、莊姜送完婦大歸說。三、定姜送娣大歸說。四、定姜送子婦大歸說。五、兄送其妹出嫁說。六、薛君送妹遠嫁說。七、衛君送妹遠嫁說。八、任姓國君送妹遠嫁說。九、衛君送別情人說。十、情人出嫁他姓說。十一、衛莊姜送戴媯『歸土』說。」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2007?3,頁171-174。 就辭章而言,所謂「意」,乃一篇之義蘊;所謂「象」,指所用之材料。 陳滿銘《篇章結構學》(臺北:萬卷樓 2005),頁57。 「意象內涵」即指辭章的內容結構。內容結構又可析分為二,此即核心與外圍。核心部分,即整首詩的主要意旨,其包含情語與理語兩大成分,而事語與景(物)語則是外圍成分 黃淑貞〈秋聲賦辭章意象系統〉云:「辭章含『情』、『理』、『事』、『景』(物)四大內容結構,『情』與『理』源於主體的核心成分,屬於意象中的『意』;『事』與『景』(物)則是取自客體的外圍成分,屬於意象中的『象』。故辭章的內容結構成分(情、理、事、景、物),都可用『意象的觀念加以統合。』」《國文天地》,第21卷第5期,2005年10月,頁37。 黃淑貞〈秋聲賦辭章意象系統〉云:「辭章含『情』、『理』、『事』、『景』(物)四大內容結構,『情』與『理』源於主體的核心成分,屬於意象中的『意』;『事』與『景』(物)則是取自客體的外圍成分,屬於意象中的『象』。故辭章的內容結構成分(情、理、事、景、物),都可用『意象的觀念加以統合。』」《國文天地》,第21卷第5期,2005年10月,頁37。 所謂的章法,指的是謀篇佈局的方法,也就是聯句成節、聯節成段、聯段成篇的一種組織形式。 陳滿銘《章法學論粹》(臺北:萬卷樓 2002),頁3。 「章法結構」即是形式結構。吾人若能掌握此形式結構,相信不但有助於了解整首作品的布局,還可以更進一步去明瞭作品的義蘊。就〈燕燕〉一詩來看,目前尚未有人從這兩個研究角度即「意象內涵」與「章法結構」來探析,故筆者試著以這兩個研究向度,作為本篇論文的研究方法。期能對〈燕燕〉一詩有更深入的了解,而這正是筆者本篇論文用心之所在。底下即依此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論述。 寫作背景 關於〈燕燕〉此首詩的寫作背景可分為時代背景及個人背景來探討。就個人背景而言,只知作者是衛國的國君,至於是誰,其具體名氏已不可考 關於此部分將於下文有進一步的探討,目前暫不論述。。其創作的時代背景可能是作於春秋時代,即西元前770年以後。此乃據陳介白之說而來。其《詩經選譯》云:「〈邶、鄘、衛〉三風凡三十九篇,都是春秋時代的詩。因為三風之中所言之事皆衛事,所記的地名皆衛地,故皆為衛詩。《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吳季札聞歌〈邶、鄘、衛〉而總評曰:『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則明明以〈邶、鄘、衛〉為一〈衛風〉。」 陳介白《詩經選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0)。 關於此部分將於下文有進一步的探討,目前暫不論述。 陳介白《詩經選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0)。 意象內涵探究 在明瞭〈燕燕〉一詩的寫作背景後,接著繼續進行本首詩意象內涵的探討,首先是針對這首詩的主要意旨,即核心成分: 一、核心成份:意 關於〈燕燕〉一詩的核心部分,吾人將先探討其主旨的安置,然後再分析其主旨顯隱的問題。 主旨安置於篇末 〈燕燕〉一詩共分四章。其詩文如下: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勗寡人。 見《毛詩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第2冊 臺北:藝文 1997),頁77下-78上。底下關於《詩經》的引文,皆出自此,故不再重覆標明出處,僅標《毛詩注疏》及其頁數。 這首詩的前三章,一開始皆以「燕燕于飛」作為起辭。使用「燕燕」這個複詞,除了予人句式整齊的形式美感外,它更寓指雙燕之意。此可從前三章的下一句獲得佐證。「差池其羽」、「頡之頏之」、「下上其音」,關於「頡頏」,段玉裁於《說文》「亢」字下,注曰:「飛而下曰頡,飛而上曰頏」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 1996),頁502。,故「頡頏」與「差池」、「下上」乃是相互呼應的。詩的一開頭,由雙燕之上下翻飛起興,到底作者欲表達的是何種意涵呢?若再往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