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法学实验教学系列教程
仲裁法实训教程
主编 郭玉军
武汉大学出版社
总 序
总 序
法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社会科学, 法学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和学术
培养的学历教育, 还要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法律职业者的重任。 因此, 法学教育
不仅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 还要引导学生从万千生活表象中凝练法之要
义, 在实务操作中养成法律思维, 训练并掌握法律技能, 拓展创新能力和社会
适应能力。 我们在多年的法学实验教学中充分认识到: 对法学专业而言, 加强
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已成为关系到法学专业办学水平和提高学生专业素
质的内在要求, 法学实验教学是培养法科学生法律意识、 立场、 技能和职业素
养的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其重要性比肩理论教学, 在整个法学教
育体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 作为社会科学的法学实验教学, 基于人
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其实验方法、 手段以及目的都迥然有别于传统的理工科
实验, 法学实验教学必须跳出狭隘的实验室实验之局限, 走出一条符合法学人
才培养模式的融实验、 实训、 实践于一体的 “大实验” 或曰 “综合实践” 模
式。
重视实验教学和学生实务技能的培养, 是武汉大学法学教育的传统特色。
早在1979年武汉大学恢复法学教育之初就提出了 “完善心性、 夯实基础、 强
化实践、 服务社会” 的办学理念, 在坚持培养法律人健全心性的品格的基础
上, 寻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协调发展, 将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相
结合, 推动开门办学, 提升实践能力, 以形成学校与社会、 理论与实践良性互
动的机制, 将实验教学作为培养法律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 尤其是
在2002年以后, 武汉大学法学院在坚持 “高起点、 高水平、 高标准” 的原则
基础上, 整合已有的实验机构, 组建了武汉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 明确提出
了 “整合资源、 完善体系、 大胆创新、 引领潮流” 的大法学实验观, 即根据
现代法治对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将专业基础型实验、 综合应用型
实验及创新拓展型实验所对应的 “实验、 实训、 实践” 三个层次实验形式整
体融入或渗透到法律教学的各个环节, 实现实验、 实训、 实践等三类教学资源
的有效整合和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突破当前法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体系构建上
1
仲裁法实训教程
单纯注重实验室建设的实验教学职能单一、 教学体系层级不明; 教学内容上验
证性、 演示性的多,综合应用型、 创新拓展型等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少;基础型的多,探究性、 与法律实务紧密联系的少;教学手段上机械、 单一,
讲授式多, 参与式、 交互式少的种种局限。
武汉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后, 我们将 “构建一个平台, 实现两个
统一, 突出三个特色, 提升四大能力” 作为法学实验教学的建设目标, 积极
探索全新的法学实验教学模式。 所谓 “构建一个平台”, 就是以案例教学为主
线, 构建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 “实现两个统一”, 就是以社会弱者保护中心、
诊所教育等全真实践和案例研讨、 模拟法庭、 法庭论辩等模拟实践活动为手
段, 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两大模式的互动与统一,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
义精神的结合与统一; “突出三个特色”, 就是突出人才培养目标的个性化、
社会化和国际化特色; “提升四大能力”, 即探寻法律事实、 法律实务操作、
综合表达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在上述教学理念和建设思路的指导下, 武汉大学
法学院不断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软硬件投入, 不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逐步建
立起科学的、 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教学创新体系。
实验教材建设是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多年的实验
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 武汉大学法学院一批富有实践教学经验的老师脱颖而
出。 为了适应现代法学教育转型的需要, 进一步推动我国法学教学事业的发
展, 武汉大学法学院与武汉大学出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