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的意义-王国芳.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潜意识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下) 王国芳等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 导言:精神分析运动的外部发展及其整合 如果以1895年的《癔症研究》一书作为起点,精神分析运动已经跨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长河,然而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精神分析在创立之初不太被人们所接受。1900年弗洛伊 德(SigmundFreud,1856-1939)出版了被后人视为 “20世纪人类大事记的开端”的《释梦》 一书,首次仅印了600本,却花了8年时间才卖完。直到1909年,应霍尔(G.S.Hall,1844-1924) 之邀,弗洛伊德等人到美国参加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与詹姆斯(W.James,1842-1911)、 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卡特尔(J.M.Cattell,1860-1944)等名家会面,并做系列讲 演,才使精神分析逐渐被国际社会所公认。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精神分析的快速发展,因为 战争造成人类的巨大心理创伤,迫切需要心理安慰和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精神 病药物治疗的发展,精神分析受到严峻的挑战。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刊发了《弗 洛伊德已经死去》的封面报道。不过,神经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又为精神分析带来了新的 发展契机,精神分析学家们力图借助神经科学使精神分析科学化。1999年 《神经-精神分析 杂志》创刊,2000年国际神经-精神分析学会成立。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埃里克·坎 德尔(EricR.Kandel)主张把现代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打造精神病学的“新知识框 架”。这也是弗洛伊德曾经的梦想。2004年马克 ·索姆斯(MarkSolms)在《科学美国人》杂 志上发表《弗洛伊德归来》一文,阐述了现代神经科学为弗洛伊德理论找到的诸多证据。2006 年美国《新闻周刊》做了《弗洛伊德并未死去》的封面报道,这是针对 1990年 《时代》周 刊报道做出的积极回应。 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说,又是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方 法。它最初是从神经症治疗实践中产生的,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大势力。后来精神分析逐渐超越了心理学的范围,扩展到社会科学 的各个领域,涉及心理学、医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历史、神话、宗教、法学、 语言学、文学、艺术等广泛领域,开创了一场人类思想文化运动,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 “弗 洛伊德主义”。目前,经过一百多年发展的精神分析早已成为一种常识,成为我们文化记忆 的一部分,梦、性、潜意识、恋母情结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因此,2006年杰里 ·阿 德勒(JerryAdler)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发表了《弗洛伊德就在我们的身边》一文。正如他 所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弗洛伊德是我们文化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可以说,弗洛伊德犹 如幽灵一样在我们周围徘徊了一个多世纪。 8 一、精神分析运动的外部发展 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精神分析运动并非一帆风顺,弗洛伊德本人和其后继者不断地对 精神分析学理论和实践进行修正和变革。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运动大致遵循着内部发展 与外部发展两条路径。其外部发展表现为,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从外部学科,如医学、 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哲学、语言学等积极汲取养分,一些精神分析学家把传统精神分 析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分别出现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存在 分析学、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释精神分析学、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神经精神分析学等, 它们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向外发展。 1.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产生并繁荣于美国,20世纪30、40年代以来美国的社会现实 和学术背景是其生枝繁茂的沃土。它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动机和人格的动力学观点,但 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旗帜鲜明地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和性驱 力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妮(KarenHorney,1885-1952)、沙利文(H.S.Sullivan,1892-1949)、 卡丁纳(AbramKardiner,1891-198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