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D11 级预防医学部分成员于2016 年1 月整理
所标页码为人卫7 版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
页码为 人卫第七版预防医学类专业用环境卫生学 册Px 为习题册页码
单选:
1. 对环境因素的作用产生应答反应的基因称为 (环境应答基因)P6
2. (2 次)高剂量时产生有害效应,低剂量时产生有益效应,称Hormesis 低剂量兴奋效应P23
(百度)毒物兴奋效应。毒物兴奋效应是毒理学用来描述毒性因子(刺激)的双相剂量效应
的一个术语。即高剂量致毒因素(包括毒物、辐射、热、机械刺激等)对生物体有害,而低剂
量致毒因素对生物体有益。这种双相剂量效应在上世纪40 年代被定义为毒物兴奋效应。通
过低剂量毒物对机体内稳态的微干扰,启动一系列修复和维持机制,比如通过对转录因子和
激酶的激活,增加细胞保护和修复性蛋白的表达(如抗氧化酶、伴侣蛋白、生长因子、免疫
因子等)。
3. 下列哪种物质的剂量反应关系呈U 型曲线 (A )P29
A. 铜 B. 镉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E. 酚
4. 在环境影响人群健康效应谱最底层的是P32 生理负荷增加
5.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影响指 P41 急慢性危害,致癌,致畸等,根据具体题目
6. (2 次)在IRAC 分级中,对人可能致癌物为 (C )P42
A. 1 级 B. 2A 级 C. 2B 级 D. 3 级 E. 4 级
1 类:对人致癌;2A 类:对人很可能致癌;2B 类:对人可能致癌;3 类:对人的致癌性尚无
法分类;4 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7. 清洁空气中所含重、轻离子含量不应超过 重离子数与轻离子数之比50 P73
8. 环境污染时,重离子与轻离子比值为 (C )——P73
A. 30 B. 40 C. 50 D. 60 E. 70
9. (2 次)细颗粒物指粒径小于 (D)的颗粒物 P77
A. 100um B. 50um C. 10um D. 2.5um E. 1.0um
10. 有效排放高度P78
排出高度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出高度(effective height of emission ),即
烟囱本身的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和,可以用烟波中心轴到地面的距离表示。在其他条件相
同时,排出高度越高,烟波断面越大,污染物的稀释程度就越大,烟波着陆点的浓度就越低。
一般认为,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排出高度的平方成反比,即有效排
出高度每增加一倍,烟波着陆点处断面污染物的浓度可降至原来的1/4。
11. 逆温指 (A )——P79
A. 气温随高度递增而升高
B. 气温随高度递增而降低
C. 气温随气压升高而升高
D. 气温随气压升高而降低
E. 气温随高度升高保持不变
12. 大气稳定处于中性状态时的烟波扩散类型 (锥形)P79-80
波浪型: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
锥型:大气稳定度处于中性状态;
扇型:大气处于稳定状态,且烟囱排放口在逆温层中;
上扬型:烟波下方出现逆温层,而其上方的大气仍为不稳定状态;
熏烟型:烟波上空仍存在逆温层,而下方的大气已处在不稳定状态。
13. (4 次)印度博帕勒市毒气泄露事故的泄露物质 (异氰酸甲酯)P84
1
FD11 级预防医学部分成员于2016 年1 月整理
所标页码为人卫7 版环境卫生学
14. 重庆井喷事件的污染物——P84 硫化氢
15. 下列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化学物是 P88
N O、CCl 、CH 、溴氟烷烃类(哈龙类, Halons )和CFCs,破坏作用最大的是CFCs 和哈龙类
2 4 4
16. 水的硬度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碳酸钙的含量表示。P117
17. (2 次)准确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是 (B)——P118
A. COD B. BOD C. TOD D. TOC E. DO
溶解度 dissolved oxygen, D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