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解读-吉林环境保护厅.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七章 70条 发展理念创新 立法目的更加科学 目 录 一、企业的环保责任 二、企业的违法后果 三、企业如何做好环保工作 紫金 2010年福建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2.减少环境污染和危害 第42条第1款“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48条“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污染事故,偶然发生还是怠慢法律的后果? 调查组认定事故的三点主要原因(刑判认定): 一是企业溶液池防渗膜破损直接造成污水渗漏; 二是人为非法打通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致使渗漏污水直接进入汀江。 三是监测设备损坏致使事件未被及时发现。 光 污 染 3.依法排放污染物 ◆先环评后建设 ◆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制度 ◆申领排污许可证排污 ◆按标准和总量排污 ◆禁止采取特种方式排污 直接罚款 行政拘留 ⑶申领排污许可证排污 第四十五条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⑸禁止采取特种方式排污 ●污染事故,偶然发生还是怠慢法律的后果? 调查组认定事故的三点主要原因(刑判认定): 一是企业溶液池防渗膜破损直接造成污水渗漏; 二是人为非法打通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致使渗漏污水直接进入汀江。2009年9月,福建省环保部门检查时,发现排洪洞有超标污水排入汀江,要求企业立即进行整改,但直至本次事件发生企业仍未整改到位; 三是监测设备损坏致使事件未被及时发现。 第42条第4款: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47条第3款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注 重 应 急 演 练 (预则立,不预则废) 及 时 应 对 处 置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4]2008号) 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建立差别排污收费机制 环境保护部网站 2014-09-09   规定2015年6月底前,各省(区、市)要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至不低于每污染当量1.2元,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5项主要重金属(铅、汞、铬、镉、类金属砷)排污费征收标准不低于每污染当量1.4元。国家鼓励污染重点防治区域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制定高于上述标准的征收标准。各地要建立差别排污收费机制,对超排放限值或超总量指标排放污染物的,以及列入淘汰目录的企业,要实行较高的征收标准;对治污效果较好的企业实行较低的征收标准。 第55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8. 接受现场检查等监管 为了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促进依法行政,政府发文要求各单位涉企的行政执法检查都要制定年度检查计划表,但相关规定都把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的检查排除在外,随时可以实施现场检查。 《吉林省涉及企业行政执法行为若干意见》 奖励措施 ◆《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订)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和环保总局第16号令) ◆《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 奖:环保专项资金、节能减排资金等方面有倾斜。 惩:省报环保部,抄送银监会、证监会、国资委等使用。 第6条第3款“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