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历年主要的设计质量事故的案例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事故的警示 ◇一个单位换算的错误,造成重大质量事故,这样的低级错误是不能容许的,这充分证明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每一个设计人员都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和提高,不管是刚参加工作的人员,还是高级工程师,都要从自身做起,保证出手工作质量是第一位的。 ◇设计过程的校审把关是重要的。设计人员出现一些差错,特别是在工作紧张的时候出现,也是难免的。如果有严格而有效的校审把关,这样的质量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越是任务忙,越要重视校审的环节。 ◇管理上,如何控制好质量、进度的关系,如何协调好多项目同时开展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如何引导设计人员加强责任心,对设计岗位人员的实际能力进行有效评估等,都是今后值得通过本次质量事故引起重视的内容。 故事五 因为要有梁,只好钢绳拐弯 河南省灵宝银家沟硫铁矿50万吨/年采选改扩建工程主、副提升机房 设计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 灵宝项目背景及设计简况 河南省灵宝银家沟硫铁矿50万吨/年采选改扩建工程是2019年2月开始设计,也是我院较早期的固体地下矿山设计项目之一。采矿井口的主、副提升机房两子项施工图设计于2019年5月完成。现场立即投入了施工。 ◆ 事故描述 2019年11月,施工现场反回设计质量问题信息: ◇主提升机房吊车梁跨度不够,导致设备无法安装就位; ◇副提升机房绳孔位置不对,且孔下边沿梁有碍,致使提升绳无法顺利通过; ◇副提升机基础预留孔长度与地脚螺栓长度不配套; …… ◇以上问题提出时大部分内容都已施工完成,造成许多部位反工,把一个原是很标准的厂房布置变成了不伦不类的,很别扭的作品。 ◇反工后,虽然能使用,但影响了通道、影响了某些设备的功能发挥。特别是绳孔位置不对,要将孔口移位、边梁反向增加支撑柱等等,是一个很严重的败笔。如按我们的设计使用,提升机的钢绳只好拐个弯才能工作。 ◆ 原因分析(1) ◇吊车梁问题 ——设备的条件要求:吊车梁轨距13m、厂房14m,并按13m轨距提交设备订货清单; ——土建图上表示的吊车轨距跨度是12m,并按此施工了。设备到后导致无法安装就位。让人哭笑不得。 ——建筑图上没有机械专业的会签。 ——此问题主要是土建专业的设计错误,也有机械专业没有认真会签的责任。 ◇绳孔位置问题 ——机械专业提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概念不清,定位控制不够准确,只提出了绳的终端定位和倾斜等尺寸,对出绳穿墙或屋面处留孔及孔的形状未作说明,还错误地认为应是土建专业定,并拒绝在该子项建筑图上会签。 ——土建专业没有严格审查提出专业条件的有效性,在没有完全理解工艺条件的情况下,做了绳孔,但孔的位置计算也有误。 ——看示意图: 图 经事故后复核,原设计机械的绳位条件及土建的绳、孔位计算都有错误,土建也没有考虑到绳边梁的特殊布置要求。 ◆ 原因分析(2) ◇地脚螺栓问题 ——土建专业设计时把螺栓的总长度误认为就是预留孔的长度,导致留孔过长,同时也导致了基础整体超厚。下表可以说明: 安装部位 螺栓长度 安装螺栓的基础厚 设计 超厚量 注 条件(最大值) 设 计 主轴装置 2800 2130 2800 670 减速器 2500 1740 2500 760 制动器 2500 2080 2500 2940 420 860 按平面图标注 按剖面图标注 因为土建加厚本来就不是主动意识,也就没有向机械专业反馈信息,也就没有反馈到设备厂家,造成损失。 ◇该项目几个问题,有机械设备的条件问题,有土建专业的设计错误,有两个专业会签不到位的问题。也间接有专业校审不到位的问题。 ◆ 损失和影响 ◇对业主 ——直接经济损失,共约6万元。 ——间接经济损失包括:返工、修补,影响施工工期,造成窝工损失。 ——其他影响包括: 返工、修补,影响原设计的整体性,可能引起强度减小、使用寿命缩短等隐患,并影响车间美观。 ◇ 对我院 ——直接经济损失:设计更改与现场处理成本。 ——有损我院形象和信誉。 ◆ 事故的警示 ◇施工图设计,互提条件是首要环节,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并按规定的内容深度提供,接收条件专业也应按内容深度要求逐项核对验收。 ◇设计者应充分理解条件的实质,明确条件描述的全部细节,减少设计错误。 ◇设计工作是严谨的工作,设计、校核、审核各个环节都应认真把关,接收条件专业的校审一定要对照原条件的要求,并作出详细的校审记录,留下追溯痕迹,区分设计、校核、审核责任。 ◇会签是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最后一道把关,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决不能马虎。 后 语 从以上的案例分析可见,设计质量事故的发生都起因于疏忽的小错误,而这些小错误没有及时处理好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所幸的是我们还没有出现重大的引起人身伤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