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docxVIP

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学》期末考核题 一、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50分)。 答: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意义建构。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 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⒈ 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 化。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一般在9-12月,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 ⒉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存在泛灵论的思维。 ⒊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⒋形式运算阶段(1l~15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 皮亚杰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1.肯定了儿童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皮亚杰看来,无论是儿童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还是对道德规则的学习和理解都要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 2.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并确定了教育的适当作用.他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不可跳跃的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把这一过程概括为“自爱——他律——自律——公道”等阶段,并对各阶段道德发展作了详细论证. 将皮亚杰有关理论引申到道德教育上,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第一,儿童道德认识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作为教育者应很好地理解儿童,努力使德育内容适合儿童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对儿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第二,发展智力是提高儿童道德认识的必要条件;第三,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除可以给人们以极大的启示外,也存在着某些不足:(1)偏重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但忽视道德行为,特别是良好的习惯行为在德育中的意义.(2)忽视了不断变化或不同背景下的社会道德标准对形成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 二、请论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50分)。 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二,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为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提供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促进在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组织新教师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新手型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新手型教师习得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表现出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观摩的形式有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两种。 组织化观摩是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观摩。组织化观摩适用于刚入职的新手型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可以采取现场观摩(如组织听课)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的方法。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之前,应制定周密的观摩计划,明确观摩的内容、角度、程序,在观摩的过程中应仔细感受、体会,详细记录,观摩之后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对观摩过程中的体会进行消化、吸收。有研究表明,组织化观摩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理解学生的想法,使教师的课堂行为变得更自然。 非组织化观摩,与组织化观摩相对立,是指没有明确目的和计划的观摩。它对观摩者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 (二)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微格教学是对新手型教师进行技能训练、提高新手型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它将新手型教师的教学过程拍摄成录像,能够使教师更加直接、深入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因而往往比正规课堂教学的经验更有效。有研究表明,微格教学的效果在4个月后仍很明显。 微格教学具有四个特征:(1)微型性。微格教学的课堂规模很小,一般由扮演教师的角色、扮演学生的角色、指导教师和摄影师组成,人数在5-8人之间。(2)学习性。受训者通过听课、温习讨论会、技能辨别学习来掌握教学技能及理论。(3)矫正性。受训者通过自身反馈、学员评价、教师指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在之后的训练中加以克服。(4)研讨性。微格训练小组全体参与,对“教师角色”的技能及其运用进行研究、讨论,增加小组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 一般情况下,微格教学通常采用以下教学程序:(1)在进行微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dj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