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经典教学查房之学术不等于临床
患者某,男,69岁,因畏寒发热伴不思饮食咳嗽、乏力2天。,于2017年04月23日入院。其病史特点总结如下:病例特点:1、病史:患者及家属诉昨日因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伴不思饮食、咳嗽,无寒战、咽痛、流涕、盗汗、咯血痰、喘促;无恶心呕吐、腹胀痛、腹泻;无心慌、胸闷痛;无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抽搐、昏迷;无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在家测体温达39.0℃自服克感敏片治疗,病情稍有减轻。今日为求系统诊治,来我院就诊,以湿温收住院。症见:畏寒发热伴咳嗽、乏力、头昏痛,咯白色黏痰,量多,时有出汗,不思饮食,精神、睡眠差,大便干,小便少。 既往史:既往有心肌梗死、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胃出血病史,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30特充)降血糖治疗,未规律使用,曾行心肌梗死支架术、右肺Ca切除术、痔疮手术、疝气修复术、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曾因外伤致左手软组织损伤,现已愈,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2、主要症状:畏寒发热伴咳嗽、乏力、头昏痛,咯白色黏痰,量多,时有出汗,不思饮食,精神、睡眠差,大便干,小便少。舌红苔白腻,脉濡数。专科情况:T 36.5℃,桶状胸,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增宽,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辅助检查:头颅及双肺CT检查(122202)示:左侧枕叶及左侧丘脑可见片状低密度影,以枕叶病灶尤大,多考虑陈旧性脑梗,脑萎缩,慢支炎、肺气肿征象,双肺纤维条索影,右肺考虑术后改变,右肺中叶、下叶及左肺上叶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欠规则,密度欠均匀,纵膈可见大小不等多枚淋巴结显示,感染与转移性病变待鉴别,主动脉瓣及冠脉壁可见钙化灶。WBC 11.7x10^9/L,NEUT# 10.5x10^9/L,C反应蛋白 72.4,超敏C反应蛋白 ﹥5.0,甲功、凝血四项、血脂、HCY正常,肝功:ALT 42U/L,AST 67U/L,ALB 25.6g/L,GLOB 41.1g/L,肾功:B2MG 7.27mg/L,考虑与发热有关,电解质:Na 126.1mmol/L,CL 91.9mmol/L,考虑进食少有关,GLU 6.25mmol/L,FMN 3.07mmol/L,糖化血红蛋白 6.5%,血糖控制欠佳,心肌六项检查回报示:CKMB 20.68ng/ml,MYO 723.65ng/ml,超敏肌钙蛋白I 0.279ng/ml,CK 992U/L,LDH 431U/L,HBDH 374U/L。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湿温 湿热互结 西医诊断:1、发热查因(肺炎?支气管炎?)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 3、2型糖尿病 4、右肺Ca切除术后 5、陈旧性脑梗死 6、动脉粥样硬化主任医师:今天查房的目的是什么呢?根据这个此患者的辩证,谈谈经方与时方之争,谈谈温病类的经典书籍如《温病条辨》、《湿热病篇》、《临证指南医案》等是不是中医经典。 读经典,做临床,是近几年中医界的热点话题。随着各类中医经典书籍的不断出版,甚至反复出版,以及全国各地各种级别经典理论培训、经方会议的召开,“读经典、用经方”已经达到空前繁荣。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问题,尤其是现在中医界流行以“流派”名义建设各种工作室,但是作为一线的临床中医,应立足于临床实践;摒弃门户之见。 现在,大部分医家,经方都特指张仲景的方,除此都称作时方,尤其近些年把《伤寒论》提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从而很多人忘记了学习《金匮要略》、忘记了学《温病条辨》,不是说《伤寒论》不重要,如果单就学习此书,那临床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些学术名头很大的“专家”有意无意的诋毁《温病学》,收割一些还没有建立起知识体系的中医学子作为“信徒”。前期,在院内范围内做了粗略的调查,部分医生和大部分实习生,谈起《温病学》,脑海里只有模糊的“卫气营血辨证”辨证方法、治法只有“清热解毒”一法,方剂也只对“银翘散、桑菊饮”稍有了解。出现这种情况,大部分都是因为对于“温病”的学习只停留在《温病学》课本,没有阅读温病学经典著作,如《温病条辨》、《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医案》........ 具体到该患者,患者入院主要症状为畏寒发热、咳嗽、乏力、头昏痛,咯白色黏痰,量多,时有出汗,不思饮食,精神、睡眠差,大便干,小便少。舌红苔白腻,脉濡数。 温病中会不会“恶寒发热”并见?怎么与伤寒鉴别?这在在临床上是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