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殊谍海风雨16年
------------------------------------------------------
尹骐
在中国现代情报特工史上,袁殊是一个颇为重要的角色。由于他的情报特工经历曲折,扑朔迷离,又不易被人理解,长期以来极少有比较客观全面介绍他的文字见诸报刊。
从贫困的学徒工到激进的左翼文化人
1911年,袁殊出生于湖北蕲春一个衰落的书香门第。由于家庭经济困窘,袁殊幼年即随母亲到上海谋生,12岁时便被送进一家印刷厂做学徒工。
少年袁殊虽然贫困,但后来终于有机会免费进入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读书。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成为学校里一个活跃分子。
1927年初,北伐军推进到长江下游时,年仅16岁的袁殊便离开学校参加了北伐军。一年之内,他从少尉宣传股员升任中尉宣传科员,还当了一段时间连队的指导员。
1928年初,袁殊脱离军队返回上海,不久就参加了“狂飙社”,开始了在文艺界的活动。
1929年秋,袁殊东渡日本留学,进入一所新闻学校攻读新闻学,同时又广泛涉猎政治和历史知识领域,还阅读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马列著作,初步接受了马列学说洗礼。
1930年冬,袁殊回国,曾一度参加洪深领导的“联合剧社”活动。1931年初,他创办了一份周报《文艺新闻》。这张小报推出不久,便以其独到的新闻眼光和大胆泼辣的风格而引人注目,发行量迅速上升。正是这张报纸的显著成绩,把袁殊引入了左翼文化人的圈内。中共地下党和左联负责人对他这张小报给予了极大支持,不仅积极为它供稿,而且派党员作家夏衍、楼适夷具体参与他的工作。连鲁迅、茅盾等文坛巨匠也不断在该报推出佳作,使这张小报风靡一时。袁殊本人也被吸收参加左翼组织,并担任了“文总”的通讯联络工作。稍后,他又参加了反帝抗日联盟、中国著作者协会,参与发起新闻学研究会等,成了左翼文化界的一位活跃人物。
参加中共情报工作,又受命打入CC组织和受雇于日本情报机构,做所谓“白皮红心萝卜”
对革命产生极大热情的袁殊,主动向冯雪峰、夏衍表示了加入中共的愿望。1931年10月的一天,中共地下党的一位重要人物潘汉年正式约见袁殊谈话,潘代表组织不仅同意袁殊加入中共,同时要求袁殊参加中共情报工作。潘汉年当时正担任中共中央特科情报科长。他和袁殊谈话时,还带来了一位叫王子春的助手。潘汉年告知袁殊:今后袁的工作将由王子春负责领导并实行单线联系。随后潘、王要求袁殊严守组织秘密,尽量给自己涂上灰色小市民的色彩,要寻找机会打入到敌人内部去收集情报,做一个“白皮红心萝卜”式的情报人员。
在王子春的具体指导下,袁殊很快就熟悉了情报工作的“游戏”规则。从1931年冬到1935年春这三年多时间里,袁殊在情报战线上四处活动,左右逢源,干得颇为顺利,他通过有力的社会关系打入了CC派头目吴醒亚的情报特工系统。吴醒亚当时正担任上海市社会局长。社会局的工作表面上是要调节缓解社会矛盾,实质上则是以破坏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为主要任务。袁殊被吴醒亚安排为编外特别情报员,专事收集社会情报。吴醒亚是湖北黄梅人,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事业,建立自己的骨干队伍,他拉拢一批湖北籍的人物组成了一个“湖北帮”,利用政治与同乡的双重关系为其效力。与此同时,他又伙同潘公展、吴开先组织秘密小团体“力社”和“干社”。“干社”在当时几乎与另一个著名的反共组织“复兴社”齐名,势力和影响都不小。袁殊被吴醒亚拉入了“湖北帮”和“干社”组织,并担任了“干社”的情报股长。
左联的《文艺新闻》,左倾色彩很浓,能够坚持这么长的时间,是和袁殊已经秘密打入吴醒亚系统大有关系。中共情报机关需要袁殊去扮演“白皮红心萝卜”的角色,吴醒亚情报特工系统也要袁殊多一层左倾“红皮”的保护色。
根据王子春的授意,袁殊又从吴醒亚那里争取到了一个职业记者的身份。经吴介绍,进入了由著名报人严谔声主持的“新声通讯社”。袁殊利用这“无冕之王”,出入各种社交场合,不久就因经常出席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新闻发布会而认识领事馆官员岩井英一。岩井实际上是日本外务省的情报人员,被认为是“中国通”,是专门负责在中国搜集情报的。袁殊有意去接近岩井,岩井也正需要在中国人中寻找情报关系。袁殊有留日的经历,能说流利的日语,因而很快就被岩井看中。于是两个人各有所需,一拍即合,不久就正式建立了情报关系。袁殊答应将通讯社若干不便发布的新闻材料提供给岩井,岩井则答应把领事馆将要发布的新闻信息提前告知袁殊,以帮助袁殊“抢新闻”。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岩井表示满意,随即向袁殊每月提供200元所谓交际活动费,于是袁殊就成了日本领事馆雇用的一名情报员。
这样,袁殊在30年代初的上海情报战线上,作为一名中共情报干部的同时,便又具有国民党CC特工组织和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情报人员三重身份或三边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