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驱动桥文献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驱动桥综述 张勤辉 (重庆工学院 汽车学院 104040501班) 摘要:本文阐述了汽车驱动桥的作用和重要性,总结了国内外驱动桥的主要零部件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我国驱动桥设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及到驱动桥设计的先进开发模式。并从众多车桥厂生产的产品中总结、分析了未来驱动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重要性 现状 设计新方法 发展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driving axles’ role and importance, Technology Status and trends of drive axles’ main Components in home and abroad has being summed up. Meanwhile, the national RD of drive axle existing problems was analyzed. And from numerous Axles plants products it Summarize and Analys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riving axles. Key Words :Importance;Status;New Design Method;Development trend 引言 近十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汽车关键零部件之一的汽车驱动桥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各生产厂家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基本上形成了专业化、系列化、批量化的局面[1]。 汽车驱动桥是汽车的重要总成之一,驱动桥处于动力传动系的末端,主要由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和驱动桥壳等组成,其基本功能是增大由传动轴或变速器传递的转矩,并将转矩合理的分配给左、右驱动轮,另外还承受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2]。它的结构形式和设计参数除对汽车的可靠性与耐久性有很大影响外,也对汽车的性能如动力性、经济性、平顺性、通过性、机动性和操动稳定性等有直接影响。因此,对驱动桥设计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3]。 国外驱动桥产品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主减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减小转速、增大扭矩的主要部件。对发动机纵置的汽车来说,主减速器还利用锥齿轮传动以改变动力方向。现代汽车驱动桥的主减速器,广泛采用螺旋锥齿轮和双曲面齿轮。 2.1 齿轮技术的发展历史 齿轮技术历史可追溯到3000~5000年前,几乎和人类文明史同步[4]。 1890~1930年,赫兹(Hertz)公式(1891年)和Lewis公式(1892年)的提出奠定了现代齿轮强度计算的基础,齿轮制造进入工业化生产,在欧洲和北美洲出现不少齿轮工厂。以铸造齿轮为主,进入2O世纪则出现了滚齿机、插齿机和磨齿机等加工机床。后来渐开线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准双曲面齿轮和蜗轮蜗杆等传动形式出现。 1930~1960年,四五十年代基本完成了各种类型啮合几何学和切齿刀具设计的研究,20o齿形角得到更多的应用,60年代多头滚刀的应用显著地提高了切齿效率。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各种机器对齿轮精度的要求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齿轮技术也相应的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 1960~1980年,齿轮技术在这一时期有了快速的进展。航天事业时发展要求运载工具和航空齿轮以很小的体积传递较大功率,并要求有99.9%以上的高可靠度。中硬齿面和硬齿面重载齿轮广泛应用,珩齿技术使齿面光洁度空前提高, 同时,促进了各种润滑添加剂和二元酸酯合成油的发展和应用。在此期间,刀具齿形角更多采用为20至25度,并对齿轮疲劳寿命和材料疲劳特性进行广泛研究,美国(AGMA,)、德国(DIN)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先后制订了较为全面的齿轮配套标准 到1980年后,齿轮技术有了飞速发展;硬面渐开线齿轮居主导地位, 其承载能力、制造精度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计算机及其他微电子控制技术在齿轮设计、制造、热处理、试验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 技术日臻成熟, 效果显著。齿轮现代设计方法开始应用, 强度计算方怯渐趋完善,优化和CAD应用更加广泛,动态设计、振动噪声控制及可靠性分析进入应用性研究。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作为一门技术分支进入齿轮工业。 2.2 驱动桥技术现状 2.2.1 模块化技术的采用 模块化设计是对在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机械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然后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产品的一种设计方法. 以DANA为代表的意大利企业多已采用了该类设计方法, 优点是: 减少设计及工装制造的投入, 减少了零件种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