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簋与唐伯侯于晋朱凤瀚考古2007年第3期.DOCVIP

公簋与唐伯侯于晋朱凤瀚考古2007年第3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公簋试读 王泽文 按,原文發表在《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一輯(線裝書局2008年,第227至238頁),現節選部份內容。 朱凤瀚先生在《考古》2007年第3期发表《公簋与唐伯侯于晋》一文,介绍了一件新见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公簋,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从朱先生释文)“公作妻姚/簋,遘于王命/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公簋对研究晋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李学勤、李伯谦、林沄、孙庆伟等诸位先生随后撰文讨论。 李学勤:《论觉公簋年代及有关问题》,刊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简报》第163期。李伯谦:《公簋与晋国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刊于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33期。林沄:《公簋质疑》,为演讲内容,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8年1月29日发布ht 李学勤:《论觉公簋年代及有关问题》,刊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简报》第163期。李伯谦:《公簋与晋国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刊于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33期。林沄:《公簋质疑》,为演讲内容,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8年1月29日发布/SrcShow.asp?Src_ID=328。孙庆伟:《(尧)公簋、晋侯尊与叔虞居“鄂”、燮父都“向”》,刊于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35期,2007年12月。本文引述诸位先生的观点,不特别说明,均见上述文章。 参见《公簋研讨会纪要》,《“夏商周断代工程”简报》,第164期。 一、公簋的形制与纹饰 略。 二 公簋“唯王廿又八祀”所属王世 朱凤瀚先生首先将公簋和簋进行比较,认为就形制纹饰方面而言,属于商末至西周早期;接着考虑到铭文内涵与字体,应归于西周早期;若再从铭文书写形式看,应当属于西周早期中段时,具体而言,应即西周成王、康王时期。对公簋所属王世的讨论,主要依据铭文及相关金文和传世文献。朱先生分析了公簋的纪年属于成王或者康王的两种可能性。李学勤先生将公簋的纪年置于康王。李伯谦先生则认为将公簋的纪年理解为成王纪年更为合理。 笔者目前倾向将公簋置于康王世的意见,理由如下。 如大家已经揭示的,传世文献关于晋国早期历史的史料记载多表明燮父事康王。《左传》昭公十二年,楚国右尹子革语,“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 据古本《竹书纪年》,“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 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修订本),第4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又今本《竹书纪年》“(康王)六年,齐太公薨。十六年,锡齐侯伋命。”见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收入《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第248页。,吕伋即位当在康王时,与《左传》互相印证。 虽然,《楚世家》的记载有异,谓“ 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修订本),第4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又今本《竹书纪年》“(康王)六年,齐太公薨。十六年,锡齐侯伋命。”见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收入《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第248页。 虽然,《楚世家》的记载有异,谓“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梁玉绳谓“鬻熊为文王师,故此云鬻事文王,熊绎则事成、康,故《世家》言绎事成王,《左传》言绎事康王,盖身历两朝也。而绎子熊乂或及康王中年”,参见《史记志疑》,卷八,三代世表,第289—290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李泰棻认为“盖成康之世诸人均事周王,行文或有稍异。”参见《西周史徵》,卷五“本纪第五?康王” ,1927年印本。张正明认为,“按,晋唐叔乃周成王之弟,其子燮父所事者为周康王的可能性大,为周成王的可能性小。” 参见《楚史》,第31页注①,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据《汉书·律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版,第1016—1017页,“成王元年,······此命伯禽俾侯于鲁之岁也。······鲁公伯禽······至康王十六年而薨。故传曰‘燮父、禽父并事康王’,言晋侯燮、鲁公伯禽俱事康王也”。又,关于齐太公之封,有武王与成王的讨论,参见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谲觚十事”,第1268页,岳麓书社1994年版。关于太公之卒,有成王与康王的讨论,参见李学勤《论觉公簋年代及有关问题》,注⒃。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第248页。陈絜等结合公簋铭文,认为此条或夺“廿又”二字,参见陈絜、马金霞:《叔夨鼎的定名与西周历史上的夨国》,收入朱凤瀚、赵伯雄编:《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李学勤先生在文章中已经提到丹徒烟墩山M1所出宜侯夨簋。宜侯夨簋记载虞(吴)侯迁侯于宜,铭文中有“珷王”、“成王”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